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厦门特色景点{lable},想知道厦门哪里好玩请持续关注我们,厦门特色景点{lable}。
【我要投稿】 - (免费投稿请点击这里):
环岛路旁,曾厝垵村前有小庙曰“圣妈宫”。宫庙一侧有墓,其碑刻曰“漂客合莹”。原先此地为义冢,收葬流落海上无名尸骸,即“漂客”。据传,曾有溺亡的少女尸身漂流至此,逗留近岸礁石丛中不去,为村民收殓安葬。
埋葬地恰是风水“真穴”,少女尸骸吸收真穴灵气和日月精华,日久天长而有了神灵。某日少女托梦乡间耆老,自报姓氏、家门和生辰八字,求为其建立宫舍,能保全乡平安长寿、六畜兴旺、航海平安。乡民依言而行,“圣妈宫”香火由此而兴。
方言中“妈”读去声,尊称年长女子。圣妈,又有“圣妈祖”、“正祖”之称。农历八月初二为圣妈神诞,是日有牲醴供奉,夜间还搭台演戏酬谢神恩。传说某年年景不好,信众无法请戏。不想神诞日仍有戏团前来献演,言有老者已交定金云云。查村中并无此老,再查定金全是冥币。众人道,莫非圣妈化身?此后年年宫前请戏,不敢间断。类似神迹又有许多流传。如,日寇据厦时,想炸掉宫前石坪改为军用,耗尽炸药却无损分毫,再请日籍和尚施法,耗尽工时,也仅毁石坪尖端之一角。日人惧而罢手。又如,某年剧团献戏,因戏主言缺少活鱼助演,出演中海水暴涨,有鱼跃上沙滩,恰成戏中活道具。见者以为神助。恰如宫前“有求必应”条幅所示,圣妈灵验至极。香客因而络绎不绝,中以厦门港及九龙江的渔民船户居多,也有来自东南亚一路,求其海路平安。
没有官府正式册封,圣妈未具有神格,宫庙一直只能是阴庙格局:“三面墙”,没有门;“高不过寻(八尺),宽不及弓(五尺)”,低矮狭窄;只有木主(牌位),没有神像。直至近年,村民才为其修上金身,搭建固定戏台与长椅,又建造高大山门,题曰“天上圣妈”。当地村民已将其升格为神祇供奉。
圣妈信仰源于收敛水国无主孤魂。此类慈举,实为厦门渔民船户之传统。厦门港的“田头妈宫”亦是如此。陈复授在《厦门疍民习俗》书中作这样介绍:
田头妈原为蜂巢山下一处菜地田畦的小庙,初期默默无闻。据传附近的大埔头有一座福镇庵,是厦港专祀水国无主孤魂的庙庵,后因开山炸石倒塌,人们发现田头妈庙旁边有一个小石洞,正是停放无主残骸碎骼的理想之处。刚好有一艘渔船从海上“拾金”(拾到人体残骸)返港,就到田头妈庙里求签,田头妈给了一张同意停转祭祀孤魂残骸的“上上签”,就连同福镇庵的无主残骸一同安置在石洞里面。想不到这艘渔船后来出海捕鱼都获得满载而归,从此引发了轰动效应,田头妈便成了民间“敬好兄弟”的漂客合莹,小石洞也挂了一条“金玉满堂”的门帘。田头妈的灵圣流传甚广,一直以来,外地渔船来港停泊,渔家疍户都要前来祭拜,就连返乡探亲的台港同胞和海外侨胞,也会慕名专程到庙里添油烧香。在“文革”十年动乱中,田头妈的敬祭“好兄弟”照样进行,这种世俗的社会公德好事,无人愿意阻拦破坏。直至改革开放后,原址因兴建水产供销公司办公大楼,才搬到蜂巢山麓的大埔头巷内。
闽台间盛行鬼魂崇拜。不间断的天灾人祸,致使“有遭兵刃而横伤者,有死于水火盗贼者,有被人取财而逼死者,有被人抢夺妻妾而死者,有遭刑祸而负屈死者,有天灾流行而疫死者,有为猛兽毒虫所害者,有为饥饿冻死者,有因战斗而殒身者,有因危急而自缢者,有因墙屋倾隤而压死者,有死后无子孙者”,遗骸无人掩埋,死后无人祭祀,于是“精魄未散,结为阴灵。或倚草附木、或作为妖怪,悲号于星月之下、呻吟于风雨之时”(《明会典》祭厉文)。世间积德行善之人,于荒僻处择地埋骨,并就地建祠祭祀。便有了“义冢”和“无祀祠”。无祀祠大抵以三块石头做墙,摆一尊香炉和几只瓷碗。虽说简陋,“无缘鬼魂”却也算魂有所归。此类祠前皆张挂“有求必应”红布条幅,故称之“有应公庙”。其孤魂称为“有应公”。
在各地,“有应公”叫法各有不同。溺死者叫“水流公”,死于瘟疫者叫“普度公”,集体埋骨者叫“万善公”、“大众公”,殓骨“金斗瓮(骨头瓮)”者叫“金斗公”。此外还称有英公、大墓公、囝仔公、人客公、百姓公、阴公、圣公等。死者有男有女,称呼自然有“公”,亦有“妈”。各类称呼中,最多的还是“好兄弟”。
海上“好兄弟”祭典有其独特仪式,厦门港地区如此而行:
凡在海上发现漂流的尸体,或在渔网中捞起的人体残骸,抑或在捕获大型鱼类解剖加工中见到鱼腹中有人体残骸等,都视为遇到了“好兄弟”,当作“金元宝”一般珍贵,必须马上回港施以掩骼埋胔,妥善处理。具体操作也有公约,能保留全尸的尽力想方设法保全,大的残骸需用红布包裹,骸骨较零碎的用专门的骸罐贮放。回到港湾时,渔船不能直接靠岸停泊回进入避风坞,应先在港口偏僻角落搭起篷帐,安置好流尸或残骸,立即进行点香祭祀,全尸一般需报公安与民政部门会同处理,运送至殡管场所供亲戚认领,而残骸骨罐则有船上专人送到专门的宫庙,放在“金玉满堂”的洞穴中,并备办供品香火,全船人员都要前往拜祭致哀,焚烧金银纸钱,让海上的游魂断魄有了皈依之所,寓意入土为安。
这种以海上漂客孤魂为对象的祭祀活动,渔家疍户视为海上基本道德的自觉行为,且经常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的渔船这航次“敬好兄弟”,下航次立马获得旺产丰收。因此有人归结为“好兄弟”显灵报答,也有人认为是做好事善事就会有好回报。(陈复授《厦门疍民习俗》)
无论水陆,对无主孤魂的祭拜由来已久。明清时各府州县乡都设有厉坛、义冢。厉坛祭无祀鬼神。“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同安县城的厉坛,设在拱秀门外,“直十二丈,横七丈二尺”,“门楼一间,官厅二间,神厨三间”(《嘉庆同安县志》)。官设的义冢甚多,仅厦门城内外,据《厦门志》记载就有29处,如靖山头、深田内、白鹤岭、仙洞脚、狮山、禅师公岭、镇南关、太师墓、打石字、虎头山、先锋营、演武亭边、沙坡尾炮台等等。厦门港打石字海边原有海蜃寺。乾隆27年(1762年),台湾知县夏瑚设“太平船”,专运死于台湾的大陆军民尸骨来厦。棺木停于海蜃寺,供亲戚认领。以一年为限,逾限厦门就地埋葬。厦门一岛地窄人稠,台湾归葬者,再加四方羁旅不得归榇之客,致使“北邙累累者,重叠以葬,时为马豕诸畜所蹂蹈,骸胔暴露,疫疠恒作”(《厦门志》)。
明清时朝廷规定,“在京都,有泰厉之祭;在王国,有国厉之祭;在各府、州,有郡厉之祭;在各县,有邑厉之祭;在一里,又各有乡厉之祭”。祭厉一年三次,“春清明日、秋七月十五日、冬十月初一日”。无论“或终于前代,或没于近世,或兵戈扰攘流移于他乡,或人烟断绝久缺其祭祀,姓名泯没于一时,祀典无闻而不载”的无祀鬼魂,都可共享盛典。“祭厉”仪式颇有讲究。前三天,主祭官先斋沐更衣,备办香烛酒果,到当地城隍庙,发布通告。经过一番鞠躬、跪拜、献酒等仪式,再将文告焚烧。算是托付城隍晓谕境内无祀孤魂了。祭祀之日,在祭坛上设城隍位,祭物用一头羊、一口猪。主坛下左右分设无祀鬼神位,将二头羊、二口猪,分解开放置在祭器上,连同用三石粮食做成的羹饭奉祭。在执事的主持下,主祭官、陪祭官依旧如前般鞠躬、跪拜、献酒;而后宣读祭文;再鞠躬、跪拜;再将祭文同纸钱一同焚烧,赞礼才算结束。(见《明会典》祭厉)
祭文为统一格式,通行于各时各地,甚而清代也延用明代文字。祭文无非是怜悯境内无祀鬼神之惨状,希望能“神依人而血食,人敬神而知礼”。不过文末有一段文字,颇有警世意味:
凡我一府(县)境内人民,倘有忤逆不孝、不敬六亲者,有奸盗诈伪、不畏公法者,有拗曲作直、欺压良善者,有躲避差役、靠损贫户者,似此顽恶、奸邪不良之徒,神必报于城隍,发露其事,使遭官府轻则笞决杖断,不得号为良民;重则徒流绞斩,不得还生乡里。若事未发露,必遭阴谴,使举家并染瘟疫,六畜田蚕不利。如有孝顺父母、和睦亲族、畏惧官府、遵守礼法、不作非为、良善正直之人,神必达之城隍,阴加护佑;使其家道安和、农事顺序,父母妻子保守乡里。我等阖县官吏人等,如有上欺朝廷、下枉良善,贪财作弊、蠹政害民者,灵必无私,一体昭报。如此,则鬼神有鉴察之明、官府非谄谀之祭。(《明会典》)
祭厉是政府行为,而民间祭祀“好兄弟”之风更烈。最盛时为阴历七月全月,俗称“普度(普渡)”。从初一“开地狱门”起,至三十日“关地狱门”,“虽穷之家,亦不得不典借以应鬼之需要矣”。“开地狱门”日,各家在门口设席,并焚香祝告,请“好兄弟”入席享用;再烧冥钞、经衣等,供鬼魂阴间使用。其月各地,“设高台陈供品,无赖少年如猱而升,以先登为能。每至争竞跌仆”(《厦门志》)。此种木制高台高约一二丈,宽约二丈,叫“孤棚”。棚上放置鸡、鸭、鱼、粿棕、米饭、水果及烟酒等祭品,祭品盛于竹器内,称为“孤盏”。供物上插三角旗,上书“普照阴光”、“敬奉阴光”等。孤棚中央,竖立一竹竿,高达丈余,竿头系以金牌,有三角大红旗三面。普度仪式结束后,以锣鼓或焰火为号,众人抢夺孤棚上的祭品。只要抢孤者能“比饿鬼还凶”,能让鬼魂畏惧,就能保得一年平安。年轻力壮者更是抢夺台上红旗。据说,此旗有护航奇效,能卖得好价钱。获胜者一年也有好福气。夜间“以竹竿燃灯极高,联缀如星”,给“好兄弟”行路照明。这一月中,乡村里社一片光明。童蒙升有《路灯》诗诵道:
斜月不到地,秋灯半壁明。
即今流火急,依旧照人行。
世界银花树,乾坤白玉城。
盂兰争胜会,梵呗诵经声。
地泼如银水,天开不夜城。
前身原是月,今夕忽生明。
镜影交人影,前程复后程。
瞽矇频至此,笑说泰阶平。
心在水晶域,身登火树城。
果然花四照,如此月孤明。
世界琉璃地,津梁远近程。
中元歌舞盛,乐国诵经声。
抢孤棚(来源网络)
此月,各村社轮流置办“普施”,“无论通衢、曲巷、住宅、行商,依次编排,接连普度,极酒馔之盛,穷水陆之珍,折柬邀朋,诵经演戏”。一时间,城乡之间“火云未敛,燥风频吹,内而吹爨之气蒸腾,终日不熄;外而灯烛之光灿烂,竟夜无停。且也演梨园而人众拥挤,汗腥遍体;焚纸锭而火光炽烈,炭气常存。人处其中,口鼻呼吸已隐受其害,又加以肥腻充肠,醇醪浇腹。阅日,人乏矣,鱼馁矣,肉败矣,而朵颐者方且大嚼不离口”(《民国厦门市志》)。此番热闹一直要到“关地狱门”,群鬼归地狱止。这一月中,僧道最为忙绿,各家延请打醮,诵经念咒之声此起彼伏。诗人王步蟾讽之曰:
茫茫冥路请谁开,地狱何曾打得来。
更造皿盆弄铙钹,凭他秃子赚钱财。
本月中,厦港渔民还请道士设醮,用小船载生食到外海海面抛撒,施舍给海上遇难孤魂,称为“水普”。
普度高潮在十五日的“中元节”,此日民间又称“七月半”或“鬼节”。此日不仅孤魂野鬼,自家祖先魂灵亦会出地狱回家过节,故需要格外孝敬。在道教,此日则为三官(三元)大帝中的地官诞辰日。此日地官将率五岳主神降临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也为亡魂赦免罪孽。而在佛教,此日则为“盂兰盆节”,各地寺院举办“盂兰盆法会”,以解救众生倒悬之苦,报答父母之恩。法会之设源于“目连救母”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盂兰盆经》)。此日,僧道共祈,万民同敬,自然热闹非凡。
图7:目连救母
清人吴锡圭有《盂兰会有感》诗:
无遮胜会喧人海,不为祈福为谶悔。
佛法大开方便门,普愿众生齐免罪。
我观此会心为开,大酒肥肉纷然排。
新鬼故鬼同一饱,招呼听经环莲台。
大慈大悲善点化,此间虽乐休重来。
我闻昔人救亲厄,供奉十方心凄恻。
吁嗟世人空作恶,鬼国羁身风惨黑。
恶到尽头入泥犁,佛即慈悲救不得。
何如回头登彼岸,莫使中原空费力。
在闽南,时人通常会置办丰盛菜肴,如三牲或五牲、菜碗、果品、茶酒等。中午时在厅堂中祭祀神灵、土地、地基主与列祖列宗,并烧金银纸钱给祖先。傍晚时再在住宅大门口摆上一席,孝敬祖先之外的孤魂野鬼,并烧些银纸、冥钞与经衣或服纸等,使孤魂们不空手而回。晚上则放河灯,寓意“慈航普渡”,让各路孤魂乘坐它远离人间,以免留在人间作祟。
图8:放莲花灯(点石斋画报)
王步蟾又有诗曰:
盂兰盆会渡孤魂,水陆场开品物繁。
地狱果真谁解脱,虚传赦罪是中元。
随着闽人渡台,普度之风亦东传。光绪年间山阴人何澄到台湾公干,见识了台郡普度:
闽人信鬼世无俦,台郡巫风亦效尤。
出海大傩刚仲夏,沿乡普度又初秋。
妇男桎梏虔迎送,酒肉池林敬献酬。
谰语客师能愈病,喧天锣鼓妄祈求。
普度弊端不待而言。酗酒后斗殴滋事,社会治安为之动荡;大快朵颐后,疾疫随之肆虐;贫贱之家,无力消受祭祀之奢靡。对此有识之士颇有微词,民国时泉州吴增有诗:
流俗多喜怪,不怕天诛怕鬼怪,七月竟作盂兰会。盂兰会,年年忙,纸满筐,酒满觞,刳鱼鳖,宰猪羊,僧拜忏,戏登场,烟花彻夜光。小乡钱用数百万,大乡钱用千万强。何不将此款,移作乡中蒙学堂。
历届官府对普度多有限制之举,但无奈世情汹涌难敌。“有应公”崇拜也是如此。单凭“有求必应”,商贾、农工甚至士子就趋之若鹜,赌徒、盗贼更是敬奉有加。不过在一片求福求财声中,依然有人类最真诚声音发出。台湾当代作家许达然散文以《普渡》为题,凭悼海峡之冤魂,追慕台岛之先民。文之首末,有哀悯之情流荡:
万善同归。倒悬的孤魂冤鬼,吃苦的好兄弟,勇敢刚毅,请来聚聚。今夜月应圆,却靉靉幽睹;跟前香烛随时可熄,檐下灯笼随时可破,开路的你们当还记得怎么走。
……
勤劳活着拒做无辜的牺牲者。你们开拓的土地仍丰富生长着牺牲品。我们把污染的禽兽洗净后煮,只因活活供奉,它们会跑掉——连禽兽也早就不肯静待牺牲了。禽兽是我们的牺牲者,我们拒做别人的牺牲者。牺牲者上苍蝇仍舔,你们若厌恶就赶走吧!抬得动祭品也请拿去,总希望失家的你们别再流浪。假使各位再像从前那样舍不得用,那么在你们勤俭的影子里,我们就要平分了,好让大家都吃够,同归万善。
引用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a517efe60102viu7.html
本资讯信息是来自
逛鹭岛 小编 通过网络收集而来的关于厦门民俗文化、传统习俗、文化传承。
您若也有需要分享的可以直接在我们网站上分享你的内容,让大家都知道。
版权声明,本活动信息隶属网络收集而来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清除信息。
以下是我们的联系方式欢迎前来咨询:关注我们微信小程序和微信公众号
厦门可以玩的特色地方还有很多,如果想知道厦门哪里还有好玩的地方,厦门哪里好玩的地方,请点击这里惊喜等待着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