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之境——小幅绘画展

点击数:1595 更新时间:2016-06-28 12:07:05 来源: 厦门生活、逛路岛_逛鹭岛-返回
活动主题:咫尺之境——小幅绘画展
活动时间:07月02日~08月02日每天10:00-17:30
活动地点:厦门集美区兑山西路118号兑山艺术区(华侨大学西门对面)
活动类型:展览

活动内容:
在中国的绘画历史上,传统绘画以小幅创作居多,这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关,如以前卷轴画较多是方便挂在中堂,历代文人藏家对册页、手卷、扇面等特殊尺寸的书画作品十分喜爱,则是因为他们可近距离接触和把玩,这也是书画的用途之一。在17世纪的欧洲大陆,新兴的资产阶级国家荷兰诞生了为市民阶层服务的“荷兰小画派”,艺术家们摆脱了宫廷宏大制作和对天主教神圣题材的束缚,通过关注身边的人物、风景及静物,以平实而富有诗意的小尺幅之美在欧洲艺术史上留下鲜明一笔。至于后来的法国印象画派,俄国巡回展览画派的诸多艺术家都以经典的小幅画创作留名画史。

《中庸》里讲“尽精微,致广大”,用来形容小幅画创作非常贴切。“精微”既指画面的细节,又指画家落实到画面的手头功夫。通常意义上讲,小幅作品的观赏距离范围在一臂之距,在这样的距离内,画家的表现能力含糊不得,绘画本领虚假不得;“广大”既指绘画内容的充实,也指画面背后的意境。可见,小幅画创作小的是尺寸,大的是品格,是境界,是精神。

世界总在变化,雅集赏玩虽然美好,与当下人们的生活还是产生了距离。今天画作无论是在美术馆、在画廊、在艺术博览会上,通常被逐一悬挂于墙上,这样的观看方式适应了美术馆的“公共性”需求,顺应了 “民主”的要求。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展览空间的不断增大,画家的创作也日渐为了展览时的“眼球”效应,而将作品越画越大,甚至有了大而无物的趋向。这恰恰丧失了中国艺术中“小中见大”、“咫尺乾坤”的意境,更因单纯追求恢弘的气势,而少了中国艺术的内敛含蓄与笔端的精妙韵味。此次展览,意在唤起画家及观者对小幅作品的重新认识。

林毅
2016撰于兑山艺术区 ?
本活动是由 逛鹭岛 小编 通过网络收集而来的厦门城市活动,厦门城市生活主题推荐。
您若也有需要分享的可以直接在我们网站上分享你的内容,让大家都知道。
版权声明,本活动信息隶属网络收集而来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清除信息。
【责任编辑:csw8923

大家推荐

留言评价

共有0条评论
重要提示:
你设置的联系邮箱是*: (当有人给你留言回复之时,联系邮箱可以及时通知你)
我们建议你填写正确的邮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写邮箱地址是错误的可以通过 【修改资料】 来重新设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