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 寂寞苎溪桥

寂寞苎溪桥

点击数:2695 更新时间:2016-03-21 14:05:45 来源: 厦门生活、逛路岛_逛鹭岛-返回
如果您对该景点感兴趣,并且还需要更多详细信息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一个初冬的午后,几个好友来到集美后溪坂头水库,途中经过苎溪桥。同行友人说苎溪桥前几天晚报刚报道过,这是我们厦门最早的石板桥。一友人说这座桥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近千年历史了。一友人立刻百度,“苎溪桥,在古同安连接漳泉两地的古驿道上。桥长73米,寛2.6米,高4米,八墩九孔,桥墩呈船形。”遇见如此悠久历史的石桥,怎能不让我们驻足观赏呢!

苎溪桥头边一座小巧的观音寺,两株高大的木棉树,葱葱茏茏,枝繁叶茂,树干之大要两人才可合抱。观音寺稍后拜访,还是先走走苎溪桥吧。桥头,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苎溪桥”三字。桥很简陋,没有桥栏杆没有雕刻,短短一段,70几米,平平的长石条整齐的放在桥墩上,这些长石条有的看得出已经有一些年代了,光滑极了,不知迎送过多少过客。石桥静静地横卧在将要干涸的苎溪面上,百度上说有八个桥墩九个桥孔,其实现在只有七个桥墩八个桥洞,这些桥墩尖尖的头,如船一般。当年如此设计为了减轻流水对桥墩的冲击力,更牢固地横跨在苎溪水面上。仔细看,我们发现其中五个桥墩是后来补建的,只有两个桥墩是原先留下了的。只是不管桥墩还是桥面,都已经是荒草萋萋,高高低低的野草在阳光下摇曳着,为苎溪桥更添几分寂寞。

看看桥底,那曾经誉为厦门第二大河流的苎溪,而今已成涓涓细流,窄窄的河道,两边青草丛生,密密层层。河水也已污染,不知何家工业废水流经此处,河水尽是污浊。幸好,青青绿草中不时可见白鹭飞起,三三两两,时飞时落,为苎溪桥添得几分色彩。想想当年的苎溪,由东溪流至后溪长房村,与苎溪、西溪汇合后经后溪农场,注入杏林湾。据《同安县志》载:“苎溪桥在仁德里,去城西三十五里。(隆庆客志):溪源出自白桐岑,谷中经蛇蟒所翻蛰,故其水多黑,涉者患瘴疠。宋大观中邑人徐诚始石为桥,后圮,乾道中其孙应昌及道士法昌重修”。原来苎溪桥是为了避免人们涉水患病而建,为来往人们带来安全和健康。而当地人说南宋年间同安担任主簿的朱熹先生到此考察,赞誉同安的澳内、蔗内、苎溪仔内“大旱半收、大乱半忧”,可见多少年前这里曾经风光无限,曾经历多少繁华,想象着当年村民吆喝着老牛,荷着犁耙,迎着朝阳,为了生计踱过这座桥时的热闹,想必桥下也曾有村嫂浣衣,儿童戏水之乐趣。而元人邓子实有诗《苎溪》:“日照松梢宿雨乾,秋风剪剪作轻寒。青林缺处云山好,更过桥西仔细看。”过桥赏得青林缺处云山好,我们也过桥赏景吧,赏到无限乡村野趣,一坨草垛,两株野芭蕉,三四株木瓜,不远处有更多的大棚菜大棚花。

苎溪桥的这头到那头,我们走了几个来回,在桥西久久流连,不遇一人,只是偶尔传来白鹭一声鸣叫,几声牛的哞哞叫,只是不见牛影。河面上那些探头探脑的青草,并不能恢复古桥的生机活力,只有涓涓流过的苎溪水,对苎溪桥的风骨依旧流淌着深深的眷念。我们几个,也就在桥头桥尾来来回回,细细端详,慢慢回想着苎溪桥曾经的辉煌。

冬阳下,苎溪桥静立着,如一位饱经风雨的老人,默默守着苎溪,见证苎溪的千年历史,伴着岁月的沉浮,在午后冬阳的柔光里映出的是曾经斑斓的碎影,物换星移,桥依在,人已非。走过苎溪桥,听不见来来往往车马的喧嚣,寻不见行色匆匆繁忙的脚步,曾经人物通达的的必经之所,而今独守在碧野田畴间,卧在凄凄荒草丛中,衬托着午后冬阳的寂寞。走过苎溪桥,静默着,不再叹息,
寂寞苎溪桥

寂寞苎溪桥

本资讯信息是来自 逛鹭岛 小编 通过网络收集而来的关于厦门民俗文化、传统习俗、文化传承。
您若也有需要分享的可以直接在我们网站上分享你的内容,让大家都知道。
版权声明,本活动信息隶属网络收集而来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清除信息。


如果您对该景点感兴趣,并且还需要更多详细信息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微信小程序和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csw8923

大家推荐

留言评价

共有0条评论
重要提示:
你设置的联系邮箱是*: (当有人给你留言回复之时,联系邮箱可以及时通知你)
我们建议你填写正确的邮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写邮箱地址是错误的可以通过 【修改资料】 来重新设置
商业推广版块信息发布免费开放
加入圈子

【点击这里 - 扫描二维码加入主题圈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