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的”着猴损“是什么东西

点击数:16526 更新时间:2016-07-15 17:05:00 来源: 厦门生活、逛路岛_逛鹭岛-返回
请问闽南话“着猴损”到底是什么病?学名是什么?通常患此症的孩子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各不同,有面黄肌瘦,食欲不振,爱闹,有的还会吃沙土等等,有厦门古话说“猴损”72症,就象老猴72变,但共同的特点就是养不大!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一般去医院检查医生也不能说出是哪里有毛病。很多患者到医院长期都没办法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以前在厦门174医院也听过一个老医师说过“着猴损”,但忘了请教他这病学名叫什么,想了解这病学名是什么病?谢谢(还有。“着猴损”这病本土厦门人谁都懂,但都不知道学名叫什么?一般不懂闽南话的更无法理解是什么意思咯!迫切希望您帮帮我,谢谢!)    



这种忌讳主要是针对小朋友的,没生孩子以前也不懂。早两年和老公去吃朋友孩子的满月酒,刚好电视演孙悟空,就用闽南话讨论起猴子来,结果朋友就说不要在孩子面前说“猴子”,一直追问他也没回答,只说等自己有孩子就会懂得了。
到后来听老人说起不在孩子面前说“猴子”而是用悟空或大圣来替代,是因为有一种说法,在孩子面前说猴子,孩子容易得“猴X”(那个字用普通话学不来),孩子会象小猴子一样红屁股,而且瘦,不好带 

=======================================================================

         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疳证与麻疹、惊风、天花并称为儿科四大证。但古代所说之“疳积”已与现代之“疳积”有了明显的区别,在古时候,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人们常常饥饱不均,对小儿喂哺不足,使脾胃内亏而生疳积,多由营养不良而引起,也就是相当于西医所讲的“营养不良”。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来独生子女增多,家长们又缺乏喂养知识,盲目地加强营养,反而加重了脾运的负荷,伤害了脾胃之气,滞积中焦,使食欲下降,营养缺乏,故现在的疳积多由营养失衡造成。
  为什么小儿时期易生疳积呢?这是由于婴幼儿时期脏腑娇嫩,机体的生理功能未成熟完善,而生长发育迅速,对水谷精微的需要量大。因此,产生了生理上的“脾常不足”。而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吃不饱,就像填鸭一样喂哺饮食尚不能自节的婴幼儿。俗话说:“乳贵有时,食贵有节”绝不是吃的越多就能长的越好。孰不知,哺食过早,甘肥、生冷食物吃得太多,会损伤脾胃之气,耗伤气血津液,就会出现消化功能紊乱,产生病理上的脾气虚损而发生疳积之证。

  那么小儿病患疳积,都会出现哪些症状呢?又应如何进行治疗呢?
  小儿面黄肌瘦,烦躁爱哭,睡眠不安,食欲不振或呕吐酸馊乳食,腹部胀实或时有疼痛,小便短黄或如米泔,大便酸臭或溏薄,或兼发低热,指纹紫滞,此为乳食积滞的实证。治疗应用消乳消食,导滞和中之法。方药可用砂仁3g,神曲10g,生麦芽10g,陈皮6g,莱菔子6g,白术6g,茯苓6g等药物治疗,中成药可用化食丸、消乳丸等。简单的方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疳证与麻疹、惊风、天花并称为儿科四大证。但古代所说之“疳积”已与现代之“疳积”有了明显的区别,在古时候,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人们常常饥饱不均,对小儿喂哺不足,使脾胃内亏而生疳积,多由营养不良而引起,也就是相当于西医所讲“营养不良”。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来独生子女增多,家长们又缺乏喂养知识,盲目地加强营养,反而加重了脾运的负荷,伤害了脾胃之气,滞积中焦,使食欲下降,营养缺乏,故现在的疳积多由营养失衡造成。

  另外家长应注意疳积的预防和护理,喂养小儿要按其个体需要定质、定量、定时,纠正贪食、零食、偏食,饥饱不均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对乳幼儿尽可能给予母乳喂养,对婴儿按时添加辅食,一般应从4个月以后添加易消化的食品,添加时应掌握先稀(菜汤、米汤、果汁)后干(奶糕、蛋黄);先素(菜泥、豆制品),后荤(鱼泥、肉末);和先少后多的原则,较大儿童应注意食物的新鲜清洁,不宜过食生冷、肥腻之品。并应注意经常带小儿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多晒阳光增强体质。小儿虫症杀虫养胃虫症是指寄生在人体内的各种虫类引起的疾病。小儿虫症则是指小儿感染了寄生虫后所患的病。由于小儿不知讲卫生,饮食常常不干净,故非常容易发生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蛲虫、囊虫、钩虫、姜片虫等等。这里仅讲较常见的蛔虫和蛲虫的治疗方法:
  一、蛔虫病
  蛔虫是寄生在人体内最大的线虫之一,它形似蚯蚓,成虫的长度可达到15~25厘米,蛔虫主要寄生在人的肠道。蛔虫无论男女老幼都可感染,但儿童的感染率最高。从发病地区来看,农村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环境卫生差的地区明显高于环境卫生好的地区。所以说,讲卫生、爱清洁是减少蛔虫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蛔虫的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人们误食了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水等,就可能造成蛔虫病,人们体质较弱是产生此病的重要内因,饮食不洁则是感染蛔虫的条件及诱因。而饮食不洁正是小儿最大的弱点,因为小儿容易吸吮手指,饭前不洗手,频繁吃零食,手到处乱抓。也喜欢在地上乱爬,喜欢玩土、玩沙。所以蛔虫卵非常容易被小儿吃进口中繁殖。另外夏天生吃瓜果,喝生水,吃生凉拌菜和泡菜,也是造成夏季蛔虫病多发的主要原因。
  蛔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阵发性脐周腹痛,痛无定时,反复发作,疼痛时,喜揉按腹部。部分患儿可伴见偏食,异食,甚至有人喜吃炉渣、土块、火柴、纸片等。也有的小儿喜欢挖鼻孔。夜间咬牙。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
  对于蛔虫的治疗,西医多主张对症治疗。目前较流行的是服用肠虫清、安乐士等西药,中医治疗蛔虫,可分为安蛔、驱蛔,调理脾胃三个阶段;
  ①安蛔法:
  当蛔虫在腹内肆疟,腹痛剧烈之时,不能使用驱蛔杀蛔药,否则可能促使蛔虫更蠕动、腹痛愈加剧烈。中医经数千年摸索,得出蛔虫“闻酸而静,遇辛得伏,得苦则下”的特性。因此,要安蛔须用酸性的药物,最简单的方法是在蛔虫腹痛时,喝食醋20—30m隔1小时服一次。就可使蛔虫安定下来,腹痛即可减轻或停止。方药可选用经验方:
  乌梅log川椒10g细辛3g黄连10g
  黄柏10g党参10g当归10g附子6g
  干姜3g桂枝6g
  水煎服。
  ②驱蛔杀蛔法
  驱蛔是治疗蛔虫的主要方法,对于蛔虫病人可使用使君子、苦楝根皮单方治疗即可。将使君子炒至焦黄色、嚼服、小儿每岁1—2粒,每天分3次服用,一天最多不超过20粒。也可以将使君子研细末与大黄粉面伴匀,1岁1g,口服3次,连服3天为一疗程。苦楝根皮15—10g水煎,每日早晨空腹一次服下,或将苦楝根皮研细末,每次服1g,日服2次。
  ③调理脾胃
  脾胃功能失调是小儿产生虫证的基础,所以在驱虫的同时,要给小儿调脾胃。驱虫之后,同样也要调理脾胃,只有脾胃功能好转,才真正清除了产生虫证的土壤。调脾胃的方法很多,常用经验方:
  山药10g白术10g茯苓10g炒薏米10g
  炒扁豆10g槟榔10g神曲10g
  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用:健脾丸、启脾九等。
  二、蛲虫病
  蛲虫是一种小线虫,长约2—10厘米,它是一种寄生在人体内的肠道寄生虫,男女老幼都可以感染蛲虫病,但多见于小儿,尤其是在托幼机构常因相互传播而反复感染。
  临床常以会阴部及肛门附近瘙痒,夜寐不安为症状特征,重者,肛门奇痒难忍,因为蛲雌虫,在夜间乘小儿熟睡之时,向肛门移行,并在肛门外大量产卵,此过程刺激皮肤而引起瘙痒,所以肛门会阴部出现瘙痒,而造成小儿夜寐不安。蛲虫病的症状,除肛门奇痒外,还可伴见烦燥、体瘦,面黄乏力,纳食不香等症状,部分小儿会有尿频,遗尿等症状。
  蛲虫的治疗常常选用内外同治的治疗方法。内服常选用:驱虫粉或百部粉内服。驱虫粉中含有使君子、大黄二味中药,按6:1的比例研末调匀,1岁小儿每次服0.6g,2岁服0.9g,3岁服1.2g,一日服三次,连服七天为一疗程,百部若干研末每次服1g也是连服七天为一疗程。外用法,可用蛲虫栓,将使君子、百部研末装入胶囊。每晚将一枚胶囊,塞入肛门,令其逐步溶化,连用7个晚上,或用醋加水煮沸,在沸醋水上方,半蹲熏肛门及会阴部,当醋水温度下降到可洗皮肤时,可用手以醋水洗肛门及会阴部。连洗7天。或用百部30g煎水外洗肛门或灌肠,每疗程为10—12天,此外也可用大蒜水灌肠。
  治愈蛲虫病的关键是打断蛲虫生存循环,肛门——手——口循环,如果打断了这个循环,不服药也可治愈蛲虫病。平时还要改变小儿不洗手吃东西的坏习惯,教育小儿不吸吮手指,并要勤晒被,常煮内裤等。
  总之,讲究个人卫生,注意环境卫生习惯,才能有效地预防虫症。

===========================================================

小儿疳积推拿按摩随证配穴
  1、伤食
  表现:精神烦躁,夜间不能安睡,纳呆,腹胀,腹痛拒按,或呕吐食物残渣,或大便腥臭,小便混浊或伴发热,苔厚腻,脉滑数。
  治法:消食导滞,和中健脾。
  推拿配穴;揉板门2分钟,清大肠2分钟,推下七节骨1分钟,推下承山1分钟,呕吐者配天柱骨和逆揉巨阙2分钟。
  2、积滞伤脾
  表现:精神不振,烦躁不安,面色萎黄,乳食不进或食后即饿,毛发干枯结穗,形体消瘦,头大颈细,腹部膨胀(蛤蟆腹),脂肪消失,青筋暴露,苔腻舌质淡,脉濡细。
  治法:益气健脾,兼以消积。
  推拿配穴:退六腑2分钟,摩腹1分钟,逆揉天枢1分钟,刮四缝1分钟,分腹阴阳1分钟。
  3、气血两虚
  表现:精神萎靡,睡眠露睛(睡眠时两眼不能闭合),食欲不振,或便秘或便不消化食物,面色鱿白没有光泽,形体干瘦如柴,四肢不温,哭声无力,舌质淡少苔,脉虚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和胃。
  推拿配穴:补肾2分钟,补脾3分钟,推上三关1分钟,揉三阴交2分钟。
  附:捏脊法
  医者用两手拇指从大椎穴旁开1.5寸,自上而下按压丙遍。然后以两手食指背面横压长强穴部位,拇指指端与食指合作捏起皮肤,交替向上,捏至大椎穴为一遍,连续捏六遍。到第三、四遍时,在腰椎部和胸椎部用隐力把肌肉拉起向左右上方提,每次捏两下,向上提一下,捏完第六遍后,
  另以两拇指从命门分向肾俞穴压按一次。这样连续捏6天为一疗程,一日2次。
  针刺四缝穴:用毫针快刺不留针,刺破后用手挤出黄水或淡血水,一日一次。
【责任编辑:csw8923

大家推荐

留言评价

共有0条评论
重要提示:
你设置的联系邮箱是*: (当有人给你留言回复之时,联系邮箱可以及时通知你)
我们建议你填写正确的邮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写邮箱地址是错误的可以通过 【修改资料】 来重新设置
商业推广版块信息发布免费开放
加入圈子

【点击这里 - 扫描二维码加入主题圈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