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为什么出了这么多“文化神仙”?

点击数:5722 更新时间:2017-02-20 02:58:44 来源: 厦门生活、逛路岛_逛鹭岛-返回
福建为什么出了这么多“文化神仙”?                                                                                               

有人说“山东出响马,江南出才子,四川出神仙,绍兴出师爷。”其实,这句话改成“福建出神仙”,我认为更准确点。确实,在中国的文化方面,福建一出名人,也就总带着一鸣惊人、开风气先河的“神仙”特征。三国时的福州人董奉,与张仲景、华佗并称“建安三神医”,现在流传千古的“杏林”典故就出自董神医;唐朝时,作“八赋”的“梅妃”莆田人江采苹、创“百丈清规”的禅宗大师长乐人怀海、创禅宗五宗第一宗“伪仰宗”的福州人灵祐、名满天下复兴禅宗南安人义存、曹洞宗创始人莆田人本寂、力挽唐朝江山的杨复光,五代时的道教大师泉州人谭峭,还古田的临水娘娘,龙海的保生大帝,特别是闻名全世界的海上女神——妈祖林默娘……无不带着仙风与神气。

  福建为什么出了这么多“文化神仙”?这大概是因为古代福建人烟稀少,而名山大川却很多,颇有“天下名山仙占多”的自然条件,也符合道家“合丹当于名山之中,无人之地”的标准,所以左慈、葛玄、郑隐、葛洪等道家代表人物也曾在福建各地炼丹修道。福建人又为什么那么“迷信”,还崇善图腾等自然崇拜?古时福建地处化外的东南沿海山地,林间四时兽虫出没,对这里采集渔猎的先民来说,崇拜某种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由此可见,是特殊的地理及历史环境,造就了福建人“信巫鬼、重淫祀”的巫道文化传统,如现在南平福州交界地区的山民还保留的蛇图腾,如闽北与浙江交界平原稻米产区的蛙图腾,如闽东深山畲族居住区的犬崇拜。

福建为什么出了这么多“文化神仙”?

  当然,“迷信”之名之于福建人,更多的是福建人特别是福建当官的与经商的人在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会烧香拜佛。每到周末,从泉州晋江机场出港前往浙江普陀山的航班上,十有八九都是到普陀进香的闽人,尽管在厦门还有南普陀,但信众们还是更认祖庙,这一点与现在台湾社会情形如出一辙。经商、“做好事”要礼佛,竞选民意代表、当官也要礼佛,而且也更喜欢从千里迢迢渡海来湄州岛妈祖祖庙。在泉州,就算是乡村,建筑几乎是同一个格局:一个祠堂,一座庙,中间一条街道。例如,泉州古城的格局就是开元寺的塔在两边立着,而街道的两边是官府衙门和祠堂,生死与神灵总是占据在日常生活空间的重要位置。

  烧香拜佛当然就要有去所。根据福建教育出版社《福建民间信仰源流》中的数据统计,你就可了解福建的民间信仰的民意基础之大了。福建民间信仰的大小神灵超过1000种;2002年福建全省10平方米以上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共25102座,而数以万计的小土地庙和简陋神龛还未在统计之列。于是,福建就有了难以计数的神诞日和节庆。其中祭祀、打醮、普度、进香、迎神、绕境巡游、唱戏酬神等宗教活动更是受到人们的热衷。要是外地人不了解这些节庆的热闹程度,可以看看电视上的台湾地区妈祖巡游的盛况。

  木偶戏,这在全国可能都是“不入流”的玩意戏,可在福建,木偶戏是万戏之首,人戏演员遇到木偶时定要下拜行礼,因为在福建木偶是“神”偶。闽南的木偶戏曾在绚丽的奥运舞台上绽放光芒,展现了中国古老的戏曲艺术;在金厦海域的游船上,给游客压轴的也是闽南的木偶戏;而在闽地的田间地头,它们则成为神与人之间的摆渡者,披上了神秘的宗教外衣。牵丝而动的提线木偶、指间起舞的掌中木偶、“千古江山一担挑”的幔帐木偶、与纸影戏相映生辉的铁枝木偶……个个都是“神”偶,福建人也赋予它神的地位。

  日常,对福建人,特别是海边的福建百姓与经商的福建人来说,在宫庙里进香,在家的大堂排供桌,在公司的大厅安神阁,在老板的办公室里供菩萨,已不是稀奇事。而随着福建人全国生意的扩张,一些就职于福建人经营的公司的当地人,就会感到奇怪,甚至觉得自己的老板不可思议。在他们眼中,除了福建人爱喝功夫茶的那劲儿,就是老板办公室里供奉的佛像与镏金香炉。对来了福建本土上班有一定时日的外地人来说,一旦福建当地的同事在普度日请他们到家过节吃饭,他们见到那热闹的场面,还是会觉得“不认识福建人了”。对海边的福建人来说,每年“三月二十三”的妈祖圣诞日,比过春节都来得提神与解气,因为对于小孩,那是家里来客人最多的日子,是村里各类小吃最集中的时候;而对于上了岁数的老人,那更是一年中难得能看上几场闽剧等当地剧种最向往的日子。

  在福建,要过的“神”节实在太多,因为福建人心目中的神实在太多了,仅在海峡两岸、东南亚等地区出名的,就有福建东北部地区的“临水夫人”陈靖姑,东中部地区的“海上圣母”林默娘,东南部地区的保生大帝吴真君。出海时,福建人求救苦救难的妈祖娘娘等保平安;有重病疑症时,福建人也求白礁慈济祖宫的神医保生大帝护祐自己平安渡过劫难,甚至大人们还会给小孩子喝上几汤匙的“胡水”以治不名小病。而福建人也不分神仙是不是出在自家的,只要灵的他们都膜拜。于是,在闽南,甚至出现了人们把男的保生大帝和女的妈祖一起祭祀这种不合“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理法现象,让那些爱做男女话题的文人又有文章可作。

  与福州人以“3”(“3”即“生”,所以婚礼金都是三万三或六万三)为吉利,闽南人以“7”(所以闽南“七匹狼”、“柒”牌的品牌就多)为吉利一样,数字在男女岁数上也是个禁忌,如男女岁数相差为“6”就是大忌,尽管“6”在福建社会的其他方面是个“顺”字。另外,就是现在,在福建的部分农村,男女的婚嫁成败在“五行”上还有严格的考量,其婚姻双方都要换“八字”,以供双方家庭参考。所以说,在福建两人恋爱还要受“金木水火土与子丑寅卯辰”的无端干涉一点也不为过,为此多少的痴男怨女只能感叹自己的“生不逢时”。

福建为什么出了这么多“文化神仙”?

  凡此种种,于是福建人在外界就背上了“迷信”,或者说“愚昧”的坏名声。而认真研究起来,福建人的这一套,其实并不一定以“愚昧”两字就能解得,与“愚昧”两字相比,我更喜欢用“有传承”或“有文化”来解释福建人所做的一切。美国先进吗?美国总统上任就职时还要“愚昧”地手按《圣经》宣誓;“八字”、“五行”或《易经》学说没有科学性吗?那只能说,讲这话的人还没有五十岁,因为孔圣人说,五十岁之前的人大半看不懂《易经》。确实,正如现在小男生小女生们爱讲,巨蟹座的人与什么什么星座的人是一对,他不是一种“愚昧”的表现,而是一种文化传承一样,福建人的所谓“迷信”现象,也只不过是一种中国人千年文化的积淀表现,是中国人早已有的精神家园中的一部分。所以,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中,现在还没有把“风水”等许多现代人看起来不科学的东西排除在外,因为这些做文化遗产审批的人,至少还有与常人不同的文化认知。

  在中国文化界有这样一句话,“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这说明泉州的人文景观之多。其中,泉州涂门街的“万国宗教博览园”就是一个大看点,因为几乎全世界各大宗教在泉州,在当时的东方第一大港刺桐,都设有教堂。别的不说,全国唯一的印度教教堂就设在泉州。可见,福建人在宗教信仰上,不仅有中华文化的传承兼收,也有海纳百川对异域文化的并蓄。在福建,人有信仰,没有迷信。

  有信仰的人生,其实更美丽。

本资讯信息是来自 逛鹭岛 小编 通过网络收集而来的关于厦门最新最热门的本地资讯。
您若也有需要分享的可以直接在我们网站上分享你的内容,让大家都知道。
版权声明,本活动信息隶属网络收集而来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清除信息。
【责任编辑:csw8923

大家推荐

留言评价

共有0条评论
重要提示:
你设置的联系邮箱是*: (当有人给你留言回复之时,联系邮箱可以及时通知你)
我们建议你填写正确的邮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写邮箱地址是错误的可以通过 【修改资料】 来重新设置
商业推广版块信息发布免费开放
加入圈子

【点击这里 - 扫描二维码加入主题圈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