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审知与集美大社

点击数:8247 更新时间:2015-09-05 17:36:21 来源: 厦门生活、逛路岛_逛鹭岛-返回
每年正月十五是侨乡集美大社庙会,新加坡陈氏族亲、港澳台乡亲及侨眷侨属和当地信众齐聚集美大社祖厝前,祀奉“船灵公”——“开闽王”王审知。
  clip_image002.jpg
王审知,唐朝封疆大吏,被朝廷和百姓奉为“开闽王”。王审知,唐宋时被派到福建开发闽省,由于功德显著,恩泽八闽,因而被朝廷和百姓奉为“开闽王”。宋太祖御赐“八闽人祖”横匾。他治理福建,特别注重开发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一带沿海。据史载,他在开发同安府时,下榻同安,亲往浔尾(今集美)嘉禾岛(今厦门)。后染病逝于同安北辰山
  clip_image004.jpg   
唐末宋初,闽南当地民众在北辰山建广利寺,并为其塑金身,供奉这位“开闽之王”。到了明末,厦门、漳州、泉州一带不少民众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带去了王审知的座像,也带去了大陆的香火。另一部分人则沿着郑和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下南洋到了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他们也一直供奉着“开闽王”王审知。
  clip_image005.jpg  
 集美当时隶属同安府,陈氏乡亲在祖厝建了王审知庙,尊其为“船灵公”。几百年来一直祀奉这位先人,到了1913年陈嘉庚先生从南洋回集美大社故乡办学时,陈嘉庚怀念“开闽王”,又兴土木扩建陈氏祖厝。如今东南亚各地和港澳台以及闽南一带供奉“开闽王”的庙宇不下数千座,王审知成为闽台文化重要渊源之一,也成为福建和厦门宗教旅游的一道风景线。
  
  集美大社陈姓族人至今对王审知特别崇拜,每年正月十五,一定要举行“刈香”巡游活动。正月十五那天,人们到龙王宫将王审知和他的夫人及妹妹的神像抬出,到陈姓的七个房角的祖祠和各个角落巡视,以确保集美社稷的平安。所到之处,必须设“香箭”案迎送。巡视完毕后,才将三个神像抬还给龙王宫。这一“刈香”巡游活动已经沿袭了八百多年而不衰。

  集美大社是陈嘉庚先生的故里、集美学村的发源地。在集美的众多民俗活动中,集美大社的刈香巡游祭“开闽王”算是很独特的一个习俗。
  在元宵节的前一天,大伙就要开始准备了,集美沿街商户和住家必须准备贡品,临街摆设桌案。
  此外,家家户户的门口,还要摆放一个水桶,水桶里头放着一些稻草。在水桶旁边,还要放着几个地瓜或者黄豆。
  为何摆放地瓜和稻草?据说,这是为“护国尊王”的兵马准备食物,也象征了老百姓对来年丰收年景的美好祈愿。

  万事俱备,就等佳节到来。这不,昨日吉时一到,“护国尊王”王审知、“进士祖”陈文瑞以及王审知夫人、王审知妹妹、黑面祖师等“三尊王”的神像被八抬大轿请出来,在鼓乐和鞭炮声中,沿街转巷,顺着固定的路线开始了一天的巡游。
clip_image007.jpg  
 集美大社分有十个角落:二房角、上厅角、渡头角、后尾角、向西角、岑头角、郭厝角、塘墘角、清宅尾角和内头角。每个角落都属于自己的宗祠、大旗,每根大旗代表一个角头,旗手必须是上一年刚结婚或刚生完男孩的青年。

  中午和傍晚,众神像回到集美大社陈氏宗祠前的广场,接受集美陈氏族亲以及来自海内外的乡亲、当地群众的祭拜。
据当地老人介绍,正月十五刈香巡游的习俗从古就有,至少已经沿袭了800多年。独特的闹元宵活动,丰富了“人文集美”的内涵。

  据介绍,“开闽王”王审知治理福建,特别注重开发闽南厦、漳、泉一带沿海。在开发同安府时,他下榻同安,亲往浔尾(今集美)嘉禾岛(今厦门),后病逝于同安北辰山。

  唐末宋初,闽南当地民众在北辰山建广利寺,并为其塑金身,供奉这位“开

  闽之王”。到了明末,厦门、漳州、泉州一带不少民众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带去了王审知的神像,也带去了大  陆的香火。如今东南亚各地和港澳台以及闽南一带供奉“开闽王”的庙宇不下数千座,王审知成为闽台文化重要渊源之一。

  集美当时隶属同安府,陈氏乡亲从北辰山引来香火,将王审知的神像供奉在集美大社二房角的祠堂里,尊其为“护国尊王”、“船灵公”,成为北辰山“分炉”,几百年来一直虔诚地祀奉着。


 


【责任编辑:csw8923

大家推荐

留言评价

共有0条评论
重要提示:
你设置的联系邮箱是*: (当有人给你留言回复之时,联系邮箱可以及时通知你)
我们建议你填写正确的邮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写邮箱地址是错误的可以通过 【修改资料】 来重新设置
商业推广版块信息发布免费开放
加入圈子

【点击这里 - 扫描二维码加入主题圈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