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两个不生气的大智慧,谁看谁快乐!

点击数:6527 更新时间:2017-06-26 13:23:58 来源: 厦门生活、逛路岛_逛鹭岛-返回
一、生气,是因为格局不够

庄子《逍遥游》中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一个早上破土的菌子,它是不知道什么叫做晦、什么叫做朔的。每个月的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蟪蛄,就是夏天出生的蝉,一般到秋天就死了,所以说它是不知道春秋的。

▌1、视角越狭隘,看这个世界和别人就越黑暗

小知不及大知。就是说活在很小的意识雷达范围里的人,是无从知道更宽阔的意识雷达映射下的世界的。

你的见识来自于你的视角和视野。一个视角狭隘的人,很容易看见别人的黑暗;一个视角宽阔的人,很容易看见世界无处不在的机会,甚至可以引以为用。

▌2、别人不了解你这件事情,其实很平常

《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大知能够看到小知看不到的东西。我们都能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误会:领导不知道自己有多能干,客户不知道我们为他做了多少不容易的功课,员工不理解领导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的辛苦......这些都是常见的小知。如果你能够看宽一点点,你就会变得不那么容易生气了。

▌3、用不同的维度看问题,是最好的从容之法

有一样东西叫做无影灯,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圈灯。当灯从左上角打过来的时候,自然就会在右下角产生一个影子。但是如果在右上角还有一个灯,那这个影子就不存在了。如果它是一圈灯,自然就更不会有影子了。

是什么东西障碍住了你的所见,让你产生了心理的阴影?那个障碍物是什么?那个障碍物就是你的偏见,就是我们看问题时小知的角度。一个只有一个角度看问题的人,很容易陷入简单的判断。

你批评任何东西的时候,你是否会有一个暗暗的自我觉察:有没有可能我陷入的是一种意识雷达太狭窄而带来的偏见呢?我是否落入了小知的角度呢?

《庄子》在「小知不及大知」里面,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猜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意识地告诉自己,很可能对于更宽阔意识雷达的人的视野来说,你还处在偏狭当中。而因为这种偏狭产生的骄傲、愤怒、怀疑、不满、妒嫉等情绪,都只是因为「无明」。所以说糟糕的情绪不仅仅来自于糟糕的习惯,更来自于没有打开的智慧。

什么叫智慧?《庄子》所说的智慧就是大知,就是你是不是可以随时随地地变换很多的角度,用不同的维度去看一件事情。

如果你发现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变得更加能够从多角度看一个问题,变得更加从容的话,那恭喜你,你大知了。



<a style=庄子两个不生气的大智慧,谁看谁快乐!" title="庄子两个不生气的大智慧,谁看谁快乐!"/>

二、快乐,来自放过自己

庄子《逍遥游》中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你是不是会被「我有功劳」「我需要刷存在感」「我有作用」等意识所绑架?而庄子用整篇《逍遥游》所讲的,就是如何不被各种事物所绑架。

如何不被关于「大和小」的概念所绑架,如何不被「我有用」还是「我没用」的观念所绑架,如何不被「我到底是好还是坏」所绑架......

▌1、「成道」就是成为一个内在逍遥的人

不要被内在的那个关于「我」的概念所绑架,叫「无我相」;不要被别人心目当中的「你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所绑架,叫「无人相」;不要被一个时代的洪流趋势所绑架,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随大溜从众,叫「无众生相」。

所以我们来看《逍遥游》时,我们似乎就可以感受到,人类最聪明的智者到了某个状态都会涌现类似的感慨。什么叫「成道」?不是说金光闪闪,不是法力无边......所谓「成道」其实只是成为一个内在自我、自在、自由、自信的人。

当有了这样一种心智模式和心理能量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一切事情都不会给你带来过多情绪上的困扰。

我们的贪嗔痴慢疑、怨恨恼怒烦,其实恰巧就是因为我们有了人相、我相、众生相和寿者相。用庄子的话来说,我们被一种真假、美丑、权利、个人品牌、是否有用、是否有文化、是否有人生意义......这种隐约的内在观念绑架了。

成道和获得逍遥,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

▌2、我们的不幸福是内在的心智模式构建的

庄子在《逍遥游》里,用了一个又一个像蒙太奇一样的故事呈现给我们看:我们的不自由、不快乐,是如何借由我们内在心智模式构筑起来的。

比如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有了恐惧的习惯。现在看过来,可能是因为从小我们的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不知道除了用恐惧之外,还有什么更有效而快速的方法,于是他们用了老虎、用了警察,来恐吓我们就范,赶紧吃饭、赶紧睡觉、赶紧做作业。

当我们后来不再害怕老虎,不再害怕警察的时候,却留下了害怕的习惯,它是如此地隐形,以至于我们没有发现它,但它限制了我们的逍遥。

还有一些人,是因为从小他的父母告诉他你不够优秀,所以很多的人会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所拥有的这一切。

有一些长得很漂亮的小女孩儿,她的妈妈可能会很担心她小时候把自己弄得太漂亮会不利于学习,会有意地把她弄得不那么漂亮。当她长大的时候,她对自己的美丽就会产生一种深深的、暗暗的恐惧,她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还有一些父母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告诉他们,我们家很不容易,你读书要珍惜,爸爸妈妈赚钱很困难。这样的教育虽然能够让小朋友建立起珍惜财富的观念,但同时也让这个孩子在这一辈子都不相信,自己可以去拥有财富。

这就是我们是如何成为一个习惯性恐惧、习惯性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习惯性觉得自己不配、习惯性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的人的。

我们不得不发现,每一个人都在过往的种种时间、种种机缘里面,形成了以上种种的心智模式的障碍。是这一切禁锢了我们,让我们成为了一个不自在的人。

我们不需要抱怨父母,因为父母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所以《庄子》才讲「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我们需要的是走出来。

▌3、觉察,就是迈向了自由的方向

我们不需要去抱怨,我们只需要觉察。当我们觉察到所有的不快乐、不自在、不幸福,都仅仅是因为有一个隐形的罩子在禁锢着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勇敢地迈向了自由的方向。

在入睡之前,或许我们可以一起来做一个简单的练习,去想一想那些最让你不爽的人。因为这个最让你不爽的人,会真正地帮你发现你不爽的原因。

那个让自己不爽的原因,就是你内在的恐惧,内在的分别心,内在的担忧。当你了解,那只是一个概念上的假想的时候,或许你就可以放下与它的对抗了。你无需告诉任何人,但你必须要自己知道,你在和什么对抗。

由于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当中需要不断地竞争,所以习惯性地对抗就构成了我们心智模式的一个必然。

它帮助了人类的演化,但同时有一个副作用,这种习惯性的对抗让我们不懂得如何去爱,甚至不懂得如何爱自己,让我们心生憎恨之心,让我们无法接受一切,让我们在与他人的沟通过程当中,有意无意地成为了一个竞争对手。

它让我们不快乐,让我们最终产生许许多多的遗憾......

所以孔子说仁者无敌,他说的意思就是一个真正地接近于逍遥状态的、有广泛的同情心和智慧的人,是不会轻易地树立自己的敌人的。他在与众生互动的过程当中,会找到如何与他们和谐相处的方法。

这一切都来自于我们对事情真相的洞察和理解。

一切睡不好的觉,都和你内在的某一项的对抗有关,找到它,发现它,解开它,接受它。

当你睡好觉以后,你会在第二天早上发现自己像一个孩子一样,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本资讯信息是来自 逛鹭岛 小编 通过网络收集而来的关于厦门最新最热门的本地资讯。
您若也有需要分享的可以直接在我们网站上分享你的内容,让大家都知道。
版权声明,本活动信息隶属网络收集而来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清除信息。
【责任编辑:csw8923

大家推荐

留言评价

共有0条评论
重要提示:
你设置的联系邮箱是*: (当有人给你留言回复之时,联系邮箱可以及时通知你)
我们建议你填写正确的邮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写邮箱地址是错误的可以通过 【修改资料】 来重新设置
商业推广版块信息发布免费开放
加入圈子

【点击这里 - 扫描二维码加入主题圈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