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记忆:“打石字”边上“鹰哥楼”,石去楼空鹰哥散" title="厦门记忆:“打石字”边上“鹰哥楼”,石去楼空鹰哥散" />
“鹰哥楼”在建成后至改革开放之前都是厦门海岸的一大“标志性建筑”。这座精美的洋楼所以称“鹰哥楼”,是因为大楼顶尖的凉亭上耸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这“鹰哥”的制作者是原省建四公司老师傅李四川先生。1969年初我亲耳听他讲述如何制作这“鹰哥”:以美国“鹰牌”炼乳罐头上的那头鹰为摹本、以钢筋为骨架、以水泥拌沙为材料,土法上马硬把它做成了“鹰哥”!
厦门旧时民谣有言“……浮屿角刣大猪,厦门港打石字”。几位专家为着论证这早已无魂无影的大礁石的原址打过口水仗。
清代同治年间的地图所标示之“天启石”与清代更早的地图所标示的“打石字”是同一地点。就在“打石字路头”之西,“和尚湾”之东的海边。“打石字”上记载的是明代天启年间在厦门打败“红毛”(旧称荷兰人)入侵的战事。民间对此俗称“打石字”,而官印地图上被冠以官名叫“天启石”。1908年的地图上在此处标示“火油厂”(厦门人旧称石油、汽油、煤油等燃油均以“火油”一词)。同时在其西边前方更有伸出海滩的“火油厂码头”,而东侧仍然是“打石字路头”。并且,在“打石字路头”的后面岸上出现了一条“打石字街”(今之打石市街,在鱼行口后面)。原始的地名、路名、街名一般取自当地的地理特征、行业特征或标志性建筑(如寺庙等),从“打石字街”到“打石市街”之变革,或因为“打石字”大礁石被炸此处成了采石场而改名?或因为“字”与“市”两字的讹传而误写?有待专家考证。
上世纪20年代初厦门尚未进行市政建设大改造之前的地图上,“天启石”、“打石字路头”仍在,“天启石”西侧之“和尚湾”也仍旧称,而“火油厂”已改称“亚细亚煤油公司”了。从1931年以后,厦门地图上“打石字”或“天启石”都不再出现,填土围海造地的驳岸(海岸堤坝)把厦门这一段天然曲折的海岸线人为地拉直了。驳岸的设计者是荷兰人,是否因对“打石字”的文字内容反感,“打石字”大礁石就在这时被炸平用作了筑坝的石料?也有待专家考证。
“1930年的厦鼓全景”照片,已经出现了填土围海造地把厦门东南海岸线拉直了的石砌驳岸。旧时的地形地貌很方便透视发展至今的城市巨变,同时也为一些旧地名的来源找到了历史根据,比如民间所谓的“破缺”原来就在虎头山前东北侧海滩上那一段人工填土围海造的地面上,驳岸崩塌成一个大大的斗形缺口,约有百多米长因称“破缺”。这里应是河流出海口,地质怪异。听老港务朋友说,上世纪70年代曾计划在此建码头,花大半年时间共打了九十一根三十多米长的水泥桩,却在一天半夜里忽然海面轰隆如雷响,水泥桩全都不见了。过后,潜水员仅在海底找到躺倒的十六根,其余者不知去向。
顺带说说“鹰哥楼”。“鹰哥楼”这座曾经著名的洋楼至今尚在“民族路”拐弯处,隔街是厦港的“鱼行口”。上世纪30年代这片海滩已填土造地才可能于此地建造这座滨海大楼。这楼旁,是曾经的“打石字码头”,立有一块清代石碑。有友人记下碑文残迹:“钦命分巡兴泉永海防兵备”与“永远禁止”。这官府命令,是“永远禁止”洋人上岸?或“永远禁止”国人下海?这从另一侧面证明:“打石字”大礁石距此不远。“鹰哥楼”在建成后至改革开放之前都是厦门海岸的一大“标志性建筑”。这座精美的洋楼所以称“鹰哥楼”,是因为大楼顶尖的凉亭上耸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厦门人旧时称雄鹰为“鹰哥”,叫公猪为“猪哥”)。这“鹰哥”的制作者是原省建四公司老师傅李四川先生。1969年初我亲耳听他讲述如何制作这“鹰哥”:以美国“鹰牌”炼乳罐头上的那头鹰为摹本、以钢筋为骨架、以水泥拌沙为材料,土法上马硬把它做成了“鹰哥”!李四川先生是一介“做土师”,凭借天赋和勇气,仗着年轻气盛,自学成才而为雕塑家,令人敬佩!其时大约不过二、三十岁吧?李师傅的“鹰哥”在文革中被铲除、砸碎了。
厦门市第一次现代城市建设从1921年开始,1927年至1937年是大发展的十年。而后,由于外敌入侵,由于内战不断,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又开始了现代城市发展的第二时期。大发展与大动乱所带来的文物破坏、景观破坏、名胜毁迹……是触目惊心的。“打石字”大礁石早已无魂无影,致使今人作茫然的寻找。
“鹰哥”一去不回头,无鹰楼叫“鹰哥楼”。我们的后人还会再为寻找哪处“厦门旧影”茫茫然无从下手呢?
庄南燕乡土作品导读:
作者简介:庄南燕,笔名雪狼,厦门人,1951年出生,毕业于福师大,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勤于笔耕,擅长刻画本埠底层人物。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你设置的联系邮箱是*: (当有人给你留言回复之时,联系邮箱可以及时通知你)
我们建议你填写正确的邮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写邮箱地址是错误的可以通过 【修改资料】 来重新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