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厦门记忆:清晨的第一声吆喝" title="厦门记忆:清晨的第一声吆喝" />
每天天蒙蒙亮时,你还蜷在床上,似梦非梦里,街巷当中便会响起一声吆喝:“倒粗尿……” 不论是刮风或下雨,不论严寒与酷暑,那吆喝声总是那么的准时、嘹亮。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当年厦门清晨的第一声吆喝是什么,是怎样唤醒了这座小城。
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了。每天天蒙蒙亮时,你还蜷在床上,似梦非梦里,街巷当中便会响起一声吆喝:“倒粗尿 …… ” 不论是刮风或下雨,不论严寒与酷暑,那吆喝声总是那么的准时、嘹亮。于是咿呀咿呀开门声,踢着拖鞋哔啪啦脚步声,马桶粗尿倒入粪车的哗啦声,此起彼伏。紧接着,窗下临街的水沟旁,便响起一阵“唦、唦、唦”,“唰、唰、唰”的竹刷子刷洗着马桶而发出的嘹亮的响声。那竹刷子在大婶们的手上灵活飞快地转着,左涮右涮,刷声整齐,富有节奏,划一、连片。于是睡眼惺忪的人们纷纷起床盥洗,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和工作。
当时的厦门一、二层平房为多,即使是中山路一带洋房,卫生间齐全的很少,因而家家户户都有马桶,松木板箍做,一般都有两个,一粗(大便)一细(小便)。尿桶刷是用圆竹筒段做的,竹筒长约一尺,直径两寸许,下端用竹刀劈开成一根根细细的竹签,仅留握手的那一小段不劈开,刷起来利索响亮。“倒粗尿”的是环卫工,拉着双轮板车改做的粪车,长方形的粪箱就放在车上,收集了的“粗尿”好像就集中到小学路下端一个叫“十六厕”的地方,然后再用车船运往农村施肥。大家也叫那粪箱为“bong箱”,即播放低音音乐的音箱,因而拉粪车又有“拉bong箱”一说。
由于拉粪车都在十六厕一带集中,因而就有“拖屎车排成排——拖屎连”之说,形容得颇有阵式。旧时军队通常三个排为一个连的编制,但厦门话说“拖屎连”,却是指这人做事邋邋遢遢,勿会“噶加”(利索),慢吞吞。
文革时,有一阵子改为农民直接进城“倒粗尿”。农民用的是生产队的牛车,牛走得慢,半夜就得上路,清晨时刚好入街巷。当时梧村火车站之外就是郊区,没有路灯,半夜黑灯瞎火的,农哥坐在牛车上,双手抱胸,眯眼打盹,任由牛拉着车,信牛由缰地走着。特别是冬天寒冷,蜷坐在车上,更易犯睏。当时有个笑话,说是有个缺德鬼,见农哥小睡,就牵着牛鼻子调转了车头,老牛识途,结果天亮后,农哥发现又回到生产队。我也曾看见农民用自行车后架上品字型地叠三个大粪桶,夜里到市区的厕所掏粪,应该是回去施在自家的自留地吧。
这和“粗尿”有关的厦门话儿,还有一句“担屎去菜市,卖用”。厦门话“卖用”就是不行的意思,但在这里,“卖用”还不能单理解为“不行”。“用”厦门话读作ying,农民施肥叫“用ying肥”,“肥”就是兑了水的发过酵的“粗尿”。肥是要“用”在地里的,菜市场是买菜的,把肥挑的市场,怎么“用ying肥”?讽喻做事情做反了,做错了。老厦门话儿,总有那么一点市井平民揶揄人的味儿,虽难登大雅之堂,却闪着一种黑色幽默的光。
作者简介:驮夫,厦门人,1953年生,退休人士。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你设置的联系邮箱是*: (当有人给你留言回复之时,联系邮箱可以及时通知你)
我们建议你填写正确的邮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写邮箱地址是错误的可以通过 【修改资料】 来重新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