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乐购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密码
|
首页
栏目大全
生活杂谈
交通出行
城市活动
新鲜爆料
旅游攻略
生活资讯
专题攻略
母婴健康
商业推广
厦门旅游
著名景点
特色景点
周边景点
旅游纪念
美食特产
特色小吃
特产礼品
传统美食
厦门美食
民俗文化
人文历史
闽南风情
宗教信仰
民俗专题
娱乐生活
美食街区
大型商圈
鹭岛商城
电影快讯
查看全部分类
生活杂谈
厦门旅游
美食特产
关于我们
发布
商业推广
(免费)
微信文章
(自荐)
[免费发布指南]
当前位置:
首页
>>
闽南风情
>>
集美镇地名的历史变迁
集美镇地名的历史变迁
点击数:5188 更新时间:2016-02-27 17:07:49 来源:
厦门生活、逛路岛_逛鹭岛-
【
返回
】
集美原是福建省东南沿海的一个小渔村,高集海堤未建前与厦门岛隔江对峙,历史上隶属同安县辖内(1953年改属厦门市称集美镇)。属同安县西界十一都、仁德里、明盛乡。宋、明时称集美。清时,都里不变,改称“浔尾保”。
由天马山发脉蜿蜒而下,分布七个小山丘,直至陆地的末尾,因此有称“尽尾”的。它又在浔江的末端,故清时又称“浔尾”集美与高崎对峙隔海的这条港称为“浔尾港”。
人们把此地冠以雅称,叫“七星坠地”。又有现在的延平楼、与鳌园二个小山丘摆于海滨,又称“龟蛇把水口”。
1993年水产学院在其校内郭厝建房,发掘一座明代古坟葬,发现一方地契砖,虽年久剥蚀,文字有些模糊,但可辨的有下列记载:
“武夷山下有曾杨二仙,地(文字不清可能是四至。)……于集美陈暨玉……下署曾、杨二仙。嘉靖辛丑年。”
地契砖文是回文体,实是安奠之地契。
由于以上的发现,证明公元1541年前,即有“集美”的名称。
集美这个地方曾住过陈、蔡、曾、杨、郭、庄、王诸杂姓。
五代、宋时,集美有陈姓四支派群居于此。陈姓四支派即:
一、集美大社陈姓。族谱于清代遗失,残存资料称:祖名陈煜谥素轩,原籍河南固始县。“缘宋末兵乱,屡遭兵革之大变,听主司迁都至福建……”《集美志》。
二、岑头、郭厝、内头陈姓。南院派谱称港口派,住过集美港口(内头称内头派)。元、明时,因官饷盘查祸起不测一族被剿……星散。清时苏官吏复聚族岑头、郭厝(引《颍川大成谱》)。
三、集美林柄陈姓。始祖名陈洪岗(京)五代人,宋时由漳州江东桥下迁来集美林炳。建祖祠名“唐阳堂”。因祸骨肉分散……后建祠于同安豪岭称“金墩堂”。《南院派谱》称金墩之祖。
四、集美东坛陈姓。《俗称东祖厝》传说略早现在集美大社的陈姓,先迁来集美。以后又他迁。据史料:明、清年间倭寇劫掠沿海。清初,郑成功据金、厦二岛抗清复明。清顺治、康熙年间,福建沿海曾遭受两次海禁。集美人民被迫迁入内地。战争结束后,陈姓有回故里重整家业者,亦有分居于现东坪、城内、官任、洋宅湖等地,永久居住的。
抗日战争前后,集美乡包括:兑山村、板桥村、英村、孙厝、集美社。1953年集美改隶厦门市,称集美镇,不包括另四村。
过去的浔尾、尽尾、秦美、集美。原是同一个地名。以前是渔村。自从陈嘉庚在自己的家乡兴办学校,为国家培育人才,遂称“
集美学村
”。
各地的地名及其变迁
高集、集杏两堤未建前,集美是个半岛,三面临海,与厦门岛隔海对峙。东边是“浔江”。西边是“岑江”。地呈长条形,南北约有三华里,东西即有一华里多。东北方向与孙厝社接壤。
集美镇辖区面积3.6平方公里(不含海域),城区面积从1954年的1.5平方公里,发展至现在的2.85公里。是集美区人民政府驻地。
集美各地传下的地名:
东北角与孙厝交界,“许厝埭”、“集美大冢”(现闽江休养所)。“烟墩”(现浔畔山庄骨灰室)。“许厝坪”(过去有许厝社已废),“山塘尾”。
东南角是:“海仔埭”、蔡厝(现嘉庚公园)。“天妃宫”(现鳌园)。“寨仔内”(过去有寨仔内一社,建延平楼时方迁移,其滨海地称木城前。此地过去郑成功抗清建有木寨)。“浔尾渡口”(设原天妃宫附近)。
西南角是:“穗仔尾”(现在中学黎明楼一带)。“石鼓头”(现侨校南门,过去大石临海,海一片红树林。潮涨时,潮汐冲击岩石声如擂鼓、故名)。“港口”,集美始祖祖墓地一带。过去有“港口社”、“港口渡口”。“龙王宫山”(同美车路未建前系小岛,潮汐涨时,形似“半月沉江”。故集美始祖墓地似牛首翘起望月,穴称“犀牛望月”。“烟墩山”(现在航海学院高地)“棋杆山”(现科学馆)。
西北角是:“高厝”“高埭”(现集美区政府后面)“魏厝”(现体育学院靠孙厝社一带)“林园”“林边”(过去内头社前,现集源路首邦制衣厂附近)。
集美大社内有:“庄厝”(现星集制衣厂附近)“天路尾”(二房角陈连生厝附近)。
集美大社分七个角落。渡头、二房、上厅、后尾、塘?、清宅、向西。加上岑头、郭厝、内头(许厝已废)。
早年,集美大社与岑头、郭厝隔着一道港湾。由石鼓头与穗仔尾对峙。这里的港汊可到内头社。然后经高厝到岑江。岑江水面即一直到苎溪。以后因各处筑埭垦田,郭厝有“郭厝埭”,高厝有“高埭”,集美大社陆路与岑、郭连成一片。
故老相传,当时内头社可泊大木船。有十多艘大帆船来往北方天津等地运货。二月北上,八月回南方。船俗称为“北头落”(船名)。
陈嘉庚先生在家乡兴学,建三立楼、大操场等曾发掘到大船板、铁锚、大绳之类。可见当时该地可泊大船的深港。
集美大社大宗祠地原临海滨,始迁祖曾在该地搭草寮收鸭,故“诰译”门口地称鸭母堀。此外,因筑埭造田如“许厝埭”“郭厝埭”“海仔埭”使海滩垦为良田者。
各地地名掌故
烟墩地名的由来 集美东西滨海均有烟墩的地名。东设在许厝埭。西设在现航海学院,均系高地。
烟墩系兵警,考其设于滨海,应系防范海寇。明嘉靖廿三年(公元1544年)。倭寇开始在闽沿海劫掠,沿海海盗也参与抢劫。故滨海各地有卫所、烟墩的设施。
寨仔内的掌故 明末清初郑成功据金厦抗清复明,因此集美遗有郑氏设寨于此。寨仔内的海滨地名“木城前”。此地遗有石城门及后人勒石“
延平故垒
”。该地建楼即称“延平楼”仍以郑氏封延平王而名也。
史料记载郑经部将刘国轩在浔尾筑石城一座,土城一座固守。清同安守将来攻中伏,死伤甚众。
鳌园未建前,天妃宫遗有石城门一座,与寨仔内相对。耆老传闻寨仔内系活龟,刘氏筑城及半即倒塌,勘舆者称应断龟爪,刘氏仍于寨仔内四周挖濠,城方筑成。
天路尾的传说 天路尾:闽语形容边远的意思,此地榕树也称天路尾榕,清初集美社区尚小,除“天路尾”为社界。其次如后尾山、石鼓头高地外,余皆是海面。而沿海又均系冢地。明、清,集美社边到这里而已。相传郑氏抗清时,来过这里,看中天路尾榕树下是风水宝地,意欲迁其先人骸骨墓葬于此。族人恐不利集美社,仍托人向刘国轩说项。刘氏仍对郑氏说:“此地虽风水宝地但东北风大,难抵‘风煞’”。郑氏站于天路尾榕高地,果然,东北海面潮汐一到,风刮涛声如雷响,遂罢此议。
天妃宫又称鳌头宫的由来 集美滨海,居民靠打鱼为生。为祈求风平浪静,故东祀天妃西祀龙君。
天妃俗称“妈祖”。天妃宫肇建何年代无考。人们把音讹读叫“天里宫”。宫的正额书鳌头宫。此地传为蛇穴故集美有龟蛇把水口的景观。高集未筑海堤前,天妃宫至山塘尾一带,一片皑白沙滩,每逢大潮,遥看天妃宫似一条大白蟒其首昂于水面。宫侧;清以前设有渡口称“浔尾渡口”。渡头角的名称源于此。渡口石桥直铺设到海面深处,利于摆渡。鳌园未建前,此地天然景致清幽。天妃宫前大片平坦礁石,周围有怪石?岩。对面延平故垒下一片皑白沙滩涌到天妃宫。
“鳌头宫”宫前涨潮时常有三、五海豚到天妃宫前嬉水,故老称来朝拜妈祖。所以偶尔捕着海豚,其首必来供奉妈祖。海豚闽语叫“白鳌”,宫额是否由此而题?
日寇侵华,铁蹄踏进厦门,把集美校舍当靶场,校舍毁于炮火,天妃宫也难幸免。解放后陈嘉庚先生回家乡重建校舍,把天妃宫故地加以扩大,矗立集美解放纪念碑。正门即题称“鳌园”。
龙王宫的掌故 龙王宫原是小岛屿,当同美车路未建前,潮水涨时龙王宫山浮在水面恰似“半月沉江”,集美始祖墓葬于港口,形似牛昂首。故穴称“犀牛望月”。
龙王宫肇建自五代,相传自有集美社该庙即存在。此地港深,涨潮退潮舟楫均可傍岸,早年往厦门均靠水道,由后溪、杏林、珩山、兑山等沿海往厦门须经此地,风平浪静不能扬帆时靠把桨摇橹,来回不断如揖拜龙王。故该庙有“万人朝拜”的风水宝地之称。
故老传闻,庙初建时面向西南,以致高浦村鸡不鸣,犬不吠。后来,传说清嘉庆游台湾舟经高浦搁浅,有高浦渔民某于前夜神托梦嘱其翌日往海滨救驾。翌日果见帆船搁在浅水滩,渔民力大用肩膀顶舟下水,嘉庆不觉失声称:“此人若在朝中可得国公之职”。渔民跪地谢恩,嘉庆惊问为何知其是当今皇上,渔民告以神托梦之故,因此封为国公。高浦村出了国公后,才把龙王宫的方向改成现在这样子。
龙王宫分前后二进,前堂供开漳圣王陈元光及其子、孙。后堂供龙君,早年因靠码头香火颇盛,抗倭期间毁于日寇炮火。
1993年值集美学校八十周年校庆,海内外宗亲共同倡议,陈永和、陈共存二位先生鼎力捐资,群策群力修复。如今,龙王宫焕然一新。
【责任编辑:
csw8923
】
大家推荐
留言评价
按时间排序
共有0条评论
上一页
1
下一页
重要提示:
你设置的联系邮箱是
*
:
(当有人给你留言回复之时,联系邮箱可以及时通知你)
我们建议你填写正确的邮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写邮箱地址是错误的可以通过
【修改资料】
来重新设置
发布评论
相关推荐
集美印象|寻访大社祠后路65号...
集美镇地名的历史变迁
加入圈子
【点击这里 - 扫描二维码加入主题圈子】
热门推荐
生活杂谈
厦门旅游
美食特产
关于我们
2221303761
关闭
你设置的联系邮箱是*: (当有人给你留言回复之时,联系邮箱可以及时通知你)
我们建议你填写正确的邮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写邮箱地址是错误的可以通过 【修改资料】 来重新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