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的丧葬习俗-8.拾骨

点击量:4660
介绍
     每年"清明节"或"三月节"前后十日,是人们一年一度上坟"压墓纸"的日子,也是为死者拾骨再葬的繁忙日子。世俗认为在这段日子里才适合动工,才不会触犯死者而惹来灾祸。

    厦门"拾骨"的风俗源于古代迷信。古人以尸葬为"凶葬",认为骨葬才是"吉葬"。于是,在死者葬后三年或五年、七年,尸体已风化后,死者亲属请土工掘坟开棺,将尸骨捡出,刷拭曝晒,用红丝线串起,放在特制的长鼓形陶瓮"夙金瓮"。四肢骨放在两侧,躯干骨居中,头骨在上,呈屈蹲状。掘墓开梅前仍要祭祀,恭请死者恩准,然后请遗骨入瓷。拾骨后,一般择吉日原地再葬,请土工修好坟墓。祭祀后宴请工人,给了工钱再给红包。葬后数日,仍然再巡山、圆坟、祭祀。"拾骨"风俗流行于古代越族人分布的福建、台湾、浙江、两广地区,是丧葬习俗的一部分、现代考古挖掘发现,我国远在庆族社会就有了拾骨再葬的先例。考古研究又表明,当时的人类拾骨再葬是为了部落迁徙或家庭成员会葬的实际需要,后世传为所谓"凶葬"、"吉葬",说尸葬筋肉来化,灵魂会作祟于人,骨葬才能使灵魂升入大千世界,实在是宗教迷信,谬不可言。君不见历代封建帝王身后,哪个敢言是"凶葬"而还要拥墓开格,拾骨"吉葬"的?!拾骨葬的迷信与"风水"迷信更是相与为虐。

    家道败落、生意不振者,往往不从现实找原日,反归罪死人葬的不是地方,另请"风水先生"择地,拾骨易地再葬,以求好风水重振家纲。如果改葬后,家业仍不见振兴,就一次次地将死人的"夙金瓮"易地重葬,直到满意,而世俗反而臆传为改葬次数越多越好,于是就有了"九葬九迁,十葬万年"的俗语。富家的坟墓往往营造奢华,用工精细,墓室坚固,加上棺木多层油漆,气密性好,尸体常经年未腐朽,世俗称之为"荫尸"。俗称尸未朽而发之,对家人极为不利,拾骨主家弄巧成拙,无不懊悔万分。消息一传开来,给整个家庭罩上了浓浓阴云,连平地走路都怕摔跤。

本资讯信息是来自 逛鹭岛 小编 通过网络收集而来的关于厦门民俗文化、传统习俗、文化传承。
您若也有需要分享的可以直接在我们网站上分享你的内容,让大家都知道。
版权声明,本活动信息隶属网络收集而来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清除信息。
厦门的丧葬习俗-8.拾骨 - 交流互助平台

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得客服帮助,还可以将你的信息分享给大家。

专题推荐
厦门的丧葬习俗-8.拾骨 - 大家推荐
厦门的丧葬习俗-8.拾骨 - 交通指引
厦门的丧葬习俗-8.拾骨 - 分享荟萃
相关推荐
此页面有引用xxjs(用来提示,无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