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乐购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密码
|
首页
栏目大全
生活杂谈
交通出行
城市活动
新鲜爆料
旅游攻略
生活资讯
专题攻略
母婴健康
商业推广
厦门旅游
著名景点
特色景点
周边景点
旅游纪念
美食特产
特色小吃
特产礼品
传统美食
厦门美食
民俗文化
人文历史
闽南风情
宗教信仰
民俗专题
娱乐生活
美食街区
大型商圈
鹭岛商城
电影快讯
查看全部分类
生活杂谈
厦门旅游
美食特产
关于我们
发布
商业推广
(免费)
微信文章
(自荐)
[免费发布指南]
当前位置:
首页
>>
闽南风情
>>
厦门的丧葬习俗-3.入殓
厦门的丧葬习俗-3.入殓
点击数:4798 更新时间:2016-03-07 14:25:37 来源:
厦门生活、逛路岛_逛鹭岛-
【
返回
】
死者初丧,
忙碌一阵之后,家人便开始分头张罗各项事宜。孝子孝妇长跪在灵前
,向闻讯前来
"探铺"
的亲友磕头,陪着亲友号哭
,不能脱身
。刚遭丧事
,孝子精神受到很大打击
,头脑混乱
,也不能视事。丧事千头万绪
,丧家往往请亲族中一位熟悉古礼
,有经验、威信高、身体好、熟悉本家而又信得过的长者代主丧事
,凡事由他坐镇指挥
,喊起喊落
,孝子则依从他的安排
。所以厦门话称一时失去主张的人为
"憨孝男",
极为形象。在长者安排下,一些人负责登记来探丧的亲友姓名及所给祭礼
;一些人带着写有死者姓名、生死年月的字等去请择日师择定入殓的时辰
;一些人忙着缝制或租借丧服
;一些人去选购
"寿板"
(棺材);妇女不断折叠纸钱
;厨房里不断浇菜煮饭
,款待来探望或帮忙的亲友
。这种从举丧开始到
"出山",
一直不间断的"流水席
",虽不丰盛,
但要吃掉大量的食品。有的住在近处的亲友带全家老幼一起来连吃数日
,丧家不得辞赶
。这种吃丧的陋习
,造成丧家很大负担。灯火必须昼夜通明、这叫点"
长明灯",为死者照亮阴间黑暗的路.丧家昼夜守灵。
家里猫的脚被绑起来了
,以免它跃过死者遗体。民间传说
,尸体被猫跳过
,会站立起来
,见人就抱
,一起倒下
。人们忙碌不停。隔天
,死者遗体就要人殓。厦门丧俗
,老人死后第二天才入殓纳棺。年轻夭折或死于恶疾者
,当日就入殓出葬。入殓前要
"乞求"
给死者擦洗遗体。"乞水
"由孝男孝女执行。他们往附近溪边或水边,
一到水边,扔下两个用红丝线系着的铜钱
,说
:"用土地公买水!"
然后取水,啼哭着回家
。亲属在门口等候
,等到他们
"乞水"
回来,
一起啼哭入门。这种"乞水
"的风俗与我国西南某些少数民族极为相似,
引起社会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乞水
"之后,
要"
乞灰"
作铺棺底用。"乞发
"由孝男手提竹筐,
一个米斗倒盖在竹筐中,到距离自家三户以上的人家的门口
,下跪乞求人家的柴草火灰(旧时厦门举炊都用柴草)
。
被乞灰的人家将灶里的火灰放在孝男的斗上
,丧家答谢以红烛一对。孝男乞得三家不同姓的人家的火灰后
,啼哭回家
,孝女孝妇在门口啼接。乞来的水倒在磁钵里
,请来父母双全的
"好命人"
为死者洗净
。"
好命人"用一双筷子夹着白布
,为死者洗头面
,梳头
,再拭擦全身。但只作拭擦的样子
,比划一番而且。一边拭擦
,一边不断对死者说好话
,告诉死者已为他拭净了
,可以去见以前先到阴府的先辈亲人了
。民间相传用
"长流水"
拭身,
可使死者投生乐土。死者遗体洗净后
,即为他穿上
"寿衣"
。寿衣又称"张老衫仔裤
",多在死者生前择"
大生肖年"(如龙年等)制下
,也有临时赶制或到
"寿衣店"
购买的
。"
寿衣"
外套,
男性多为长袍,另加马褂、瓜皮帽
,女性多为衣裙披风。女性内衣
"白布杉仔",
有的还是当年结婚穿着过的。死者常要穿好几套衣服
,以
"重"
计算,
每件算一"重
",夹衣算二"
重"
。通常是穿三领(衣)五"重
",或正领(衣)七"
重",
最多的有十三"重
"。
男性一般着两条裤,
问女性三条裙
。"
寿衣"
忌皮制,俗传穿着动物皮制的衣服
,到了地狱
,阴官分派投生时
,往往被派生为牲畜
,故为大忌。在给死者穿衣之前
,要举行
"套衫"
的仪式。在厅前的院子里放一个竹编的大"加箩
",孝男手持竹筒(撑地,
让孝男站稳),头戴新竹笠
,签上插一枝红春花
。另一个人与孝男面对面站着
,将寿衣按内外顺序一件件套在孝男身上。穿套完毕
,以麻绳穿入两袖筒
,在袖口处扎住
,然后孝男抽出双臂
,脱出套成的寿衣
,置新米筛上
,端进正厅
,给死者穿上
。竹笠则往屋顶上扔。孝男或孝女完成
"套衫"
仪式后,要吃一碗甜汤圆。
"套衫"
的习俗,从一般的角度看
,是为了给死者换衣的方便
,一次便可穿上
,不必一件件地折腾。孝男或孝女站在竹凳上
,套起来也方便
。但是头戴竹笠
,竹椅下又垫着
"加箩",
却是令人费解。原来,这出于历史上闽南人民反抗清朝残暴压迫统治的传统。头戴竹笠
,表示
"头不戴清(朝)天";
足下垫"加箩
",表示"
脚不踏清(朝)地"。满清时期的闽南人民
,在世时不得不忍受清朝压迫
,死后绝不愿灵魂再受压迫、这种强烈的反清情绪
,透过
"套衫"
仪式,
才得以发泄
。以后代代相传,直到清朝覆灭之后
,仍然沿袭不变
,蔚然成俗。从
"乞水"
净身到给死者换上寿衣,称为
"张穿"
。"
张穿"
意即给死者穿上"张老衫仔裤
",古礼称为"
小殓"
。"
小殓"
之后,
便是死者遗体纳棺的"大殓
",俗称"
入大厝"。厦俗忌直呼
"棺材"
两字,
而代之以‘大厝"或
"寿板",
是死者居住处
。死者"入大厝’
,表示死者灵魂生活的重大转折点
,要举行隆重的告别人世的仪式。死者人棺大殓之前。要举行
"辞生"
的祭祀。
"辞上"
要备12
碗菜肴供祭死者,荤素各
6碗。若死者是虚诚信佛者
,则
12碗全是素菜。祭时由
"好命人"
或请来的道士(俗称"师公
")逐一拿起每一碗菜,
口中说着好话,边用筷子夹起菜肴
,做出喂食的样子
,将
12碗菜—一敬献给死者
。
"辞生"
是死者灵魂辞别人世的最后的盛宴。祭后请和尚诵经
,叫做念
"铺前经",
多念"
往生咒"。
迎接棺材的仪式叫
"接板",
反之运回棺材叫"接板
"。"
接板"
时,
死者全家被披上丧服,列队跪伏在大门外迎接棺材
。棺材运抵后
,烧银纸
,丧家将白米一包、干柴二把放在棺材上
,然后才抬入门
,寓
"载柴米归来"
的富足之意。
"人大后",
即死者迁居新住所,是吉事
,政棺盖打开时不能号哭。死者全体遗属聚集一堂
,乞来的火灰铺在棺底
,再铺上金银纸钱或纸屑
。有的还铺上成片成封的
"库纸",
这也是阴间用的货币。最后放上金银纸一叠,作为枕头
,随葬金银玉器一并放入。死者遗体入棺之前要举行
"放手尾钱"
的仪式。"好命人
"或"
司公"
将12Q
枚铜钱经由死者的手,溜放入米斗
,再将铜钱一枚一枚分发给死者的遗属
。这时
,"好命人"
或"
司公"
高喊;"
放手尾钱,子孙富贵万万年!
"表示死者将财富留给了后代子孙
。获得"手尾钱
"的子孙得将铜钱用带子穿过,
系在手腕上,孝男用麻带
,其他用白带、青带
,叫做
"结手尾钱",
既是带孝,又感激死者将富贵的吉兆传给了自己。死者遗体入棺时
,必由孝男扶头。媳妇女儿扶脚
,其他子女扶双手。安放好遗体后
,盖上
"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