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第一“中山公园”,厦门人永远的痛

点击数:6897 更新时间:2016-06-05 01:04:09 来源: 厦门生活、逛路岛_逛鹭岛-返回
clip_image001.jpg
上图为1939年日伪时期的中山公园旗袍美女
 
中山公园筹建于1927年秋,为当时驻厦之“漳厦海军司令部”司令林国赓发起,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天下为公”,命名“中山公园”。
 
clip_image002.jpg
1925年3.17厦门各界在演武亭前举行追悼孙中山大会,并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全国兴起了“中山热”,满城尽建中山公园、中山路
 
clip_image003.jpg
中山公园设计平面图
 
以下为一组中山公园建设前的珍贵影像。
clip_image004.jpg  
中山公园建设前的廖花溪原貌,在今天的廖花路一带
 
 
clip_image005.jpg
由公园东路妙释寺桥西南望盐草河旧址全景
 
clip_image006.jpg
由警察钟楼俯视公园旧址全景
 
clip_image007.jpg
由公园东路妙释山西北网公园北部荷庵河旧址
 
clip_image008.jpg
由公园东路寮花溪桥西北望公园中部盐草河民房
 
clip_image009.jpg
由旧道署后崎山顶望公园南部旧址
 
clip_image010.jpg
 中山公园公共体育场的填土工作
 
 1926年,厦门旧城改造进入第二阶段,漳厦海军警备司令部司令林国庚接任厦门市政督办,即进行市政建设计划,凿山填滩,开辟新区,以地价收入作建设资金,改变了前一段资金匮乏,工程停滞的被动局面,当时南洋各埠华侨竞相汇款投资地产,地价应时高涨,新区甫经划定即可凭一纸设计图出卖地皮,马路修建费采用两旁房屋按面积大小摊派,余资充裕,当时的旧城改造,转以公园为第一要事,林国庚再委周醒南筹辟公园,工程由漳厦海军警备司令部堤工处负责,周醒南任堤工处顾问,公园的规划建设均由他主持,工程设计有留学德国的建筑师林荣庭及朱士圭、绘图员张元春等。为了建好公园,周醒南曾率员赴各大城市考察,后决心仿北京农事试验场结构进行设计,1927年秋动工,定园界,建百家村以容纳被迁居民124户,建设历时四载,工费近百万银元(其中厦门贤达洪晓春、林金殿、黄奕柱等亦出资襄助),终成规模颇大、设计精巧、布局优美、中西合璧的厦门第一座公办民助的综合性文化公园。是20世纪厦门人民名副其实的活动中心。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不朽伟业,弘扬“天下为公”的精神,规划时即定名中山公园。
 
clip_image011.jpg
三十年代初的模范村,修建中山公园,为解决拆迁户的安置问题而建了百余间房子,遂称百家村
 
百家村,有一处上世纪30年代修建的安置房群,前庭后厝格局,花岗岩石条垒砌墙体。许多厦门人并不知道,百家村的由来就与中山公园有关。
建设公园,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中山公园的建设,就涉及124户人家的拆迁。《厦门市志》记载,1927年秋,公园四周的公园南路、公园东路、公园西路和公园北路首先开建,政府把原先住在那的245个拆迁户,就近安置到公园东门附近。
“中山公园建设,拆迁进行得很顺利,直到现在还是许多工程建设得以借鉴的一个好方法。”洪老说,公园建设前,规划者们就预见性地解决了拆迁户的安置问题,在公园附近建了许多民房。因为是百家结社,故名百家村。
 
clip_image012.jpg
1920年建设中的中山公园
 
1931年醒狮球完工后,不仅成为中山公园的标志性建筑,更成为厦门第一城市雕塑,见证了厦门甚至当时福建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许多华侨都将它视为故乡的象征,在雕塑前合影留念。可惜的是,在文革时,醒狮球被强行炸毁。如今,幸存的醒狮被置于动物园门口“看大门”。
 
设计者周醒南把自己的名字藏于景点名称之中(下组图)
 
clip_image013.jpg
琵琶洲(周)
 
clip_image014.jpg
醒狮球(醒)
 
clip_image015.jpg
南门(南)
 
坊间传言,设计者周醒南不为自己立碑刻字,而是用了三个园内最重要的景点把自己与中山公园融为一体不能分割。琵琶洲、醒狮仪、南门这三个景点取“洲”“醒”“南”三字,读音即为“周醒南”。只可惜,如今琵琶洲已不在,醒狮仪和南门也是再造的,没有原先滋味了。
 
clip_image016.jpg
clip_image017.jpg
clip_image018.jpg
clip_image019.jpg
clip_image020.jpg
clip_image021.jpg
clip_image022.jpg
clip_image023.jpg
clip_image024.jpg
clip_image025.jpg
clip_image026.jpg
clip_image027.jpg
民国时期的中山公园影像,号称华南第一园
 
建成后的中山公园,在原有的魁星河、盐草河、东岳河、虎溪、樵溪、蓼花溪上建起了12座桥,亭、台、阁、榭、碑十多处,在国内同名公园中,最具特色,被誉为“华南第一”。景点有南门、醒狮仪、钟楼、图书馆、音乐亭、司令台、留芳阁、钓鱼台、水榭、水心亭、晓春桥、琵琶洲、船厅、喷水池、华表、喷水池、荷庵、彩虹桥、宛在亭、仰文楼、陈列所、博物馆、清佳堂、动物场、电影园、运动场、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千秋架、孙中山纪念碑、迷园等,规模之大,景色之美非今天可比拟。
 
clip_image028.jpg
1938年厦门沦陷,中山公园改名为厦门公园。
 
clip_image029.jpg
1939年中山公园“嘉禾八钗”,日伪时期,岛内民众纷纷外逃,中山公园门可罗雀,几乎无人去游园散步。这一幕应为日军为粉饰太平所拍摄的旗袍美女照片
 
clip_image030.jpg
日本劝业银行发行的货币,印有中山公园的景点。
 
1938年厦门沦陷后,中山公园被日军改名为厦门公园,中山公园的景点被印制在日本劝业银行钱币上。为了粉饰太平,日军处心积虑地拍摄了一系列的厦门繁荣安定的假惺惺画面,目的是消除民众的反日情绪,并通过明信片发行!
 
1967年惨绝人寰的文化大革命后,中山公园南半园的南大门、地球仪、南纪念碑、篮球场、网球场及附属设施、蔷薇亭、司令台、运动场及栏杆、水榭、琵琶洲、晓春桥、挹翠山馆、秋千架、喷水池等精华建筑物被毁;魁星河填为平地、围墙大部分被拆,铸有“中山公园”字标的铁栏杆被送去炼钢铁;花展馆玻璃温室破坏一半以上;动物园动物大部分死亡;游艇和苗圃的花卉作柴烧,游艺场设备全部损坏;“妙释寺”改为别用;园内树木被砍掉;座椅全部受破坏。当时的中山公园成了“人民广场”。
 


中山公园南门的今昔对比图,左边为30年代的原物,右边为今天重建。
 
今天的中山公园,大多景点为改革开放后重建,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和摸样,和园规划相去甚远,是厦门人心中永远的痛!今天的南门、雕塑、纪念碑为1983年重建;西门为1987年重建、醒狮仪为1997年重建...(以上图片摘自洪凯杰、紫日、外国网站)
 


【责任编辑:csw8923

大家推荐

留言评价

共有0条评论
重要提示:
你设置的联系邮箱是*: (当有人给你留言回复之时,联系邮箱可以及时通知你)
我们建议你填写正确的邮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写邮箱地址是错误的可以通过 【修改资料】 来重新设置
商业推广版块信息发布免费开放
加入圈子

【点击这里 - 扫描二维码加入主题圈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