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銮公庵历史长,香火旺,“有求必应”!

点击数:3578 更新时间:2017-05-21 23:53:34 来源: 厦门生活、逛路岛_逛鹭岛-返回
人文集美丨马銮公庵历史长,香火旺,“有求必应”!   

集美原是福建省东南沿海的一个小渔村,由天马山发脉蜿蜒而下,分布七个小山丘,直至陆地的末尾,因此有称“尽尾”的。它又在浔江的末端,故清时又称“浔尾”集美与高崎对峙隔海的这条港称为“浔尾港”。人们把此地冠以雅称,叫“七星坠地”。

在此地,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但大多已被我们渐渐遗忘。闽南童玩、答嘴鼓、嘉庚瓦制作工艺、马銮有应信俗等等都已成功申请了集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都是隶属于我们国家的文化瑰宝,需要更多地展示在世人面前,而不是被遗忘......

所以「集美旅游」特别策划了这个栏目,请您一起和小SHUI去探寻,去追溯,深入认识这个不该被遗忘的「人文集美」。(每周六推出~)

人文集美丨马銮公庵历史长,香火旺,“有求必应”!

今天我们来介绍集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集美杏滨马銮有应公信俗,位于厦门市集美区杏滨街道的马銮村,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神庙:「屿仔尾宫」,也称「有应公庵」,始建于明朝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是为了纪念明代当地抗倭英雄周彝训父子而建。

人文集美丨马銮公庵历史长,香火旺,“有求必应”!

先来认识有应宫

马銮社区居委会出发,不到5分钟的车程,香烟缭绕之中,庙宇装饰精美的屋脊和燕尾檐划过天际,西滨路169号便是有应宫所在。较于其他宫庙,有应宫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其庙宇中供奉的并不是塑像,而是一座坟墓,只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屿仔尾公」四个大字。文史专家李启宇坦言,这在厦门所有的宫庙中是独一无二的。

人文集美丨马銮公庵历史长,香火旺,“有求必应”!

有应公的信仰,由来已久,至今,有应公信俗已有五百六十八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有应宫始建于公元1449年。 1994年,因庙前新建公路,为使有应公信俗得以保护和传承,马銮社区共同举荐杜成变等三十五人组成新一届理事会,对有应公庵进行修缮并扩建,作为后人纪念的场所。而后,又经过三次修缮。不管是从其规模抑或是旺盛的香火,不难发现,村民对此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人文集美丨马銮公庵历史长,香火旺,“有求必应”!

重建后的有应宫,在原址基础上重新建筑面积达7000平方米,前后两落,内有小亭、楼阁、青石芳名碑、翠柏、古松等。在正堂正中间有一方牌匾,“有求必应”四个大字赫然显著。仔细端详,只见有应宫内那些精美华丽的装饰工艺着实让人惊艳,木雕、砖雕、泥塑在梁、拱、窗花等构件上的运用令人叹为观止。


人文集美丨马銮公庵历史长,香火旺,“有求必应”!

有应宫的历史传说

说起有应宫,可有一段凄美的故事传说。
同安县志载:
郊区积善里地处沿海,明代常受倭患,当时朝廷腐败无能,但地方官兵及受难之民众,皆能同仇敌忾誓保家乡。正统十四年,海寇骚扰积善里窑山乡,里人周彝训组织乡民众奋起抵抗,战斗中马陷屿仔尾海滩,其子冲入敌阵营救,父子同时阵亡。而后其遗体漂到马銮海边的小岛“屿仔”。见状,虽然周彝训并非本乡人,而马銮村村民十分热心,并为其英勇事迹所感,“施地一穴”,将其父子合葬于屿仔尾,并立“屿仔尾公”墓碑一方。

人文集美丨马銮公庵历史长,香火旺,“有求必应”!

以往在封建时代,地域隔阂十分严重,要出面打捞异乡人遗体,并无代价施舍土地给予安葬,此举没有得到多数村民的认可,是没法实现的。“文革”时期,“屿仔尾公”的墓遭破坏,多亏村民有心,将暴露的遗骨装瓮掩埋。1994年,重葬遗骨于这处“屿仔尾公古墓”。现在“屿仔尾公古墓”的位置,正是当年埋葬“屿仔尾公”的墓圹。

人文集美丨马銮公庵历史长,香火旺,“有求必应”!

据传说,过去路上没有电灯,农历月底,天空没有月亮,晚归的渔民四顾茫茫不知东南西北,这时会有一个火球从有应公庵升起,给渔民指明回家的方向。早年,屿仔尾是海中小岛,来往都要乘船,很不方便。不知有多少年,不知有多少人,把一块块石头丢进小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底,生生铺出一条高出滩涂的石路。退潮时,人们就可以从这路上去祭奠两位抗倭烈士。此后即不断传出屿仔尾公显灵的故事,于是,村民便修建祠堂将其奉为神明。早前讨海为生,每次出海前,村民都会前来祭拜祈福,将“有应公”升级为“海神”崇拜。

人文集美丨马銮公庵历史长,香火旺,“有求必应”!

一诺神坛庙宇,免不了就有一些令人称奇的故事。1959年大台风,村里很多地方几乎都被淹了,鱼塘里的鱼都进到村里的祖厝,有应宫却没涨水,当时马銮海堤测量队工作人员,还特别对宗祠跟有应宫进行测量,发现较于宗祠,有应宫所在为低处。而让人印象更深刻的是,由于台风,当时一艘运石头的大船,被迫靠岸,停在有应宫前方的石头上,船上三人便到庙里躲避,只是由于风大加上旁边的树多,其中两人便又回到船上,没想到风向一转,大船飘走,而留在庙里的那个人却安然无事。


人文集美丨马銮公庵历史长,香火旺,“有求必应”!

见证两岸文缘的有应宫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彝训逐渐从人们敬仰的英雄变成受崇拜的神。人们祈求他保佑一方平安、风调雨顺,据说是有求必应,于是他又被称为「有应公」,这祠堂,又被称为「有应公庵」。有应公灵验无比,远近驰名,前来进香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台湾信众。早前,马銮乡亲东渡台湾带去了有应公庙香火在台湾延续。

人文集美丨马銮公庵历史长,香火旺,“有求必应”!

这些源于海上的民间传说和民俗文化同属于“海丝文化”的一部分。以前台湾民众从海上过来,到了码头看到庙都要上香祭拜。有应公信仰便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传播开来,成为两岸共同的文化信仰。除了台湾,有应公的信众遍布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等地。每年农历四月十二至十四是祭祀有应公的日子,人们载歌载舞,以舞龙、舞狮、歌仔戏、木偶戏、宋江阵、武术等形式,向有应公祈福,家家户户都要敬备三牲供奉,焚香膜拜。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前来祭祀的各地信众超过二十万人次以上。

人文集美丨马銮公庵历史长,香火旺,“有求必应”!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马銮有应公信俗被厦门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三批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1年第一届有应公文化节开始举办,四年一届,已成功举办两届。不难发现,有应公信仰,架起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纽带,更是联结海内外华人华侨的重要桥梁。

人文集美丨马銮公庵历史长,香火旺,“有求必应”!

马銮社区,除了有应宫,街头巷尾还星罗棋布般地竖立着20多座宫庙,有城隍爷庙、銮美宫、池府王爷庙、天后宫、昭应宫等以及多座祠堂。庙宇之多、香火之旺,可谓当地独特的人文景观。

人文集美丨马銮公庵历史长,香火旺,“有求必应”!

这些祠堂庙宇并非只可远观,并不远离人间高高在上,而是坐落在乡里邻间的街头巷尾,日夜与百姓为伴。这里的人,童年时常在祠堂前追逐嬉戏,老来就搬个凳子坐在那里晒太阳、讲古、玩牌。

本资讯信息是来自 逛鹭岛 小编 通过网络收集而来的关于厦门最新最热门的本地资讯。
您若也有需要分享的可以直接在我们网站上分享你的内容,让大家都知道。
版权声明,本活动信息隶属网络收集而来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清除信息。
【责任编辑:csw8923

大家推荐

留言评价

共有0条评论
重要提示:
你设置的联系邮箱是*: (当有人给你留言回复之时,联系邮箱可以及时通知你)
我们建议你填写正确的邮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写邮箱地址是错误的可以通过 【修改资料】 来重新设置
商业推广版块信息发布免费开放
加入圈子

【点击这里 - 扫描二维码加入主题圈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