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厦门人怎么过大年

点击数:3967 更新时间:2016-01-31 16:36:30 来源: 厦门生活、逛路岛_逛鹭岛-返回
平时,闽台地区的不少民众都会在农历每月的初二、十六祭祀土地公,尤其是生意人和农民更为注重,俗称“做牙”。十二月十六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次“做牙”,称为“尾牙”,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的“尾牙宴”上,老板会以“鸡头鱼尾”方式来决定明年的辞退人员,因此又有“鸡头相对,伙计走开”的仪式,这是老板要“炒鱿鱼”的婉转手法。再过两天,就是农历腊月二十四“送神日”。闽南有句谚语:送神风、接神雨。意思是,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恭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这天的天气有风,就是“一路顺风”;正月初四迎接灶王爷下凡,如果有雨,则昭示来年风调雨顺。前几日,记者到本土著名文史专家、市民俗学会名誉会长洪卜仁家中采访时,他家里还没开始准备过年。洪老说,按照厦门旧俗,只有到腊月二十四送走家里供的“灶王君”等神后,才能百无禁忌放心做卫生,形成“送神”与“除尘”习俗。之后的几天,就要开始置办年货了,大包小包拎回家,喝杯茶,喘口气,便卷起袖子,开始打扫家里。“重头戏”:

<a style=老厦门人怎么过大年" title="老厦门人怎么过大年"/>

除夕“围炉”初一拜年除夕,闽台两岸都称为“年暝”、“二九暝”(即使这天是农历腊月三十,人们也习惯称为“二九暝”,今年腊月是小月,这个除夕是货真价实的“廿九暝”)或“年兜”。“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可马虎不得,要及早备好料。”黄阿姨是住在中山路的老厦门,对于传统年俗,她的重点是“不能省”。除夕中午12点前,黄阿姨一家会将各种荤素菜肴摆满一桌,烧纸钱祭祖。最忙的还是晚餐。这一天的饭菜虽比不过“满汉全席”,不过也有十几道菜。厦门本地,家家户户都重视围炉,或在家里烹饪,或到餐厅订上一桌。围炉吃年夜饭,预示来年全家团团圆圆。除夕夜,本地人除了贴春联,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此外,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纸扎的“春花”,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年夜饭后就是守岁,在台湾,“守岁”也叫“长寿夜”,象征晚辈祝愿父母长寿。正月初一,大早即起,在爆竹声中迎春接福,换上新装开始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福。正月初二是“女婿日”、正月初三“不登门拜年”、正月初四“接神日”、正月初五“送穷”,正月初八要准备初九凌晨“拜天公”。过大年,看社戏、踩高跷、南音等闽南传统节目,无不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洪老说,与厦门一衣带水的台湾,由于历史文化、亲缘血缘、生活习俗等方面与闽南地区一脉传承,所以台湾的年兜和春节习俗,与闽南地区特别是厦门大同小异。

老厦门人怎么过大年

“压轴戏”:元宵赏花灯听褒歌作为闽南过年的“压轴戏”,以“上元”为尾声。本地有句土话为:“吃下上元丸,亲像安心丸”。意思是只有过了上元节,人们过年的心境才能安定下来,重新开始一年的劳作。上元之夜往往要闹花灯,有街景灯会,热闹非凡,父母往往要带着孩子提灯上街参与热闹,同时也欣赏街上的灯展。同安莲花镇小坪村的“褒歌比赛”,则已成为当地元宵节的固定盛事,吸引远近的人们前来欣赏。记者手记>>亲情是最好的“年味”有人说,最传统的春节,遗落在异国的唐人街;还有人说,最地道的年味,在各个偏远少数民族村落里闪耀。每年临近除夕,厦门几乎都会变成一座“空城”。儿时的“年味”,感觉一年年淡去。今年88岁高龄的洪卜仁老先生说,过去拜年,晚辈一定要到长辈家里。而如今,不少人就是打打电话、发发短信,不免让长辈有些心酸。“有些传统我们还是要坚守。”年味变淡,有一定的必然性,毕竟传统年俗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变”是永恒的主题,过年习俗也应该与时俱进,其实,不论形式发生怎样的变化,亲情的内核一定要一直包含其中,这才是最美好的“年味”。

本资讯信息是来自 逛鹭岛 小编 通过网络收集而来的关于厦门民俗文化、传统习俗、文化传承。
您若也有需要分享的可以直接在我们网站上分享你的内容,让大家都知道。
版权声明,本活动信息隶属网络收集而来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清除信息。
【责任编辑:csw8923

大家推荐

留言评价

共有0条评论
重要提示:
你设置的联系邮箱是*: (当有人给你留言回复之时,联系邮箱可以及时通知你)
我们建议你填写正确的邮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写邮箱地址是错误的可以通过 【修改资料】 来重新设置
商业推广版块信息发布免费开放
加入圈子

【点击这里 - 扫描二维码加入主题圈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