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人穿着打扮的演变史

点击数:2458 更新时间:2016-06-03 13:48:05 来源: 厦门生活、逛路岛_逛鹭岛-返回
相传,最早的厦门人是白头发白眉毛,怕光...当然小编认为这只是个传说。厦门是个移民城市,多为漳泉移民,而漳泉两地大多祖籍中原,唐宋时期迁入闽南。所以,真正的厦门人就是汉人。
 
clip_image001.jpg
汤姆森欧巴于1870年拍摄的厦门人写真,图中三位帅哥裹着头巾,穿着宽松的亚麻布大杉。尤其是左边那位欧巴,长相英俊,穿着小脚裤搭帆布鞋,气场十足。
 
clip_image002.jpg
来自不列颠的帅哥摄影师约翰逊·汤姆森和厦门的清兵合影,这对清兵一定是对好基友,这一幕定格在1870年。
 
clip_image003.jpg
抬轿子的A萌狼,镜头感非常好,想起几年前的我们,看到镜头就挺胸立正,紧绷着脸,和一百四十几年前的前辈比,真是无地自容。
 
clip_image004.jpg
你一定会问,那些欧巴为何都裹着头巾?
 
clip_image005.jpg
1890年,抵江东桥最缸的A萌狼,当时的厦门人(甚至整个闽南地区)都习惯裹着头巾,据说是受郑成功的影响,不愿降清,不愿意留辫子,所以打擦边球,裹上头巾。
 
clip_image006.jpg
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百年前的厦门人穿着并不是很酷,和云南腾冲人撞衫了。
 
clip_image007.jpg
裹头巾也是一种艺术,虽然都是汉人。
 
clip_image008.jpg
没错,这位正是住在寮仔后的阿文,黄金单身,在太古栈做搬运,每天中午都要赶回来自己下厨。
 
clip_image009.jpg
1896年,鼓浪屿岩仔脚的原住民,这就是百年前的鼓浪屿人。当然,在随后的时间内,鼓浪屿随着公共租界的成立,民生有了很大改变。
 
clip_image010.jpg
当时,华人主要充当苦力,为洋人服务。图为1907年法国领事和厦门人的留影,好强烈的对比,让我想起了今天厦门的模特市场,国货一天1500元,洋模一天3500元,凭什么?我们不自信吗?
 
clip_image011.jpg
我们再来看百年前的厦门女人是怎样的?LOOK,汤哥重口味,挑了个高额头的大婶,不忍直视啊!我们来说说衣服吧,记住了,当时厦门女人只有这两款衣服。(汤哥指约翰逊·汤姆森)
 
clip_image012.jpg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代,不是每个厦门人都喜欢裹着头巾,尤其是爱潮流的年轻人。1906年,家住外清的少年家在白鹿洞寺下的风动石结拜兄弟之情形。
 
clip_image013.gif
1900年代,鼓浪屿留着辫子的学生,厦门是现代教育的摇篮,缘于接触西方文化早。
 
clip_image014.jpg
是否觉得在穿着上有很大进步了?没错,时间已经到了中华民国,开始提倡民主了,爱怎么打扮都随你,政府不会干涉你。
 
clip_image015.jpg
1930年,在日光岩古避暑洞留影的厦门人,帅气!民国受“西风东渐”的影响,服饰开始五花八门,而且总能看见有那么几个人是戴帽子的。
 
clip_image016.jpg
这是一张非常经典的照片,据说这是林尔嘉的三位儿媳,在鼓浪屿黄家渡码头的留影。最左边这位穿着时髦的美女,给人第一眼就是海归,代表着鼓浪屿上的华侨文化,中间是一位洋人,代表鼓浪屿上的西方文化,而右边那位穿着相对传统的则代表着鼓浪屿上的闽南文化。没错啦,厦门就是一座文化融合的城市,这三种文化在厦门碰撞并融合着,一直延续至今。
 
clip_image017.jpg
近年来,又掀起了民国热。尤其是对民国的文化,穿着非常热衷。民国是一个大胆崇尚西方资本主义的时代,所以穿着十分时髦。上图是1934年厦门美专学校艺术系学生,很潮吧!拍照的时候,镜头感也非常好!
 
clip_image018.jpg
1937年,在鹭江道中山路口,陈村牧先生从南洋归来时之情形,在民国,只要你是个人物,你就一定活的很有风度,很有个性。
 
 
迎接陈村牧先生的集美学校学生,秒杀今天中国一切校服。
 
clip_image019.jpg
80年前的中山公园,是当时的华南第一园,虽然规模没有比园博园大,但是不收费,是市民游园赏艺的好地方。
 
clip_image020.jpg
这不是上海滩的文强,而是厦门海后滩的阿强,他牵着两个小孩从中山路走过的瞬间定格在了1930年。
 
clip_image021.jpg
1936年的某个星期一,几位厦大学生翘课到中山公园琵琶洲游玩,穿着清一色的白衬衫,十分绅士。
 
clip_image022.jpg
厦大学生的留影,中间那位女神穿着旗袍,被一群骚年围着。
 
 
厦门某公司职员的留影,对比看看,再回想下十五年前的我们穿的有多土?
 
clip_image023.jpg
1930年代厦大女学生的留影,同学们,不妨也来一组民国风的留影照吧!
 
clip_image024.jpg
 
不会傻傻出剪刀手的厦门大学女学生,表情自然,镜头感非常好,同学们,要好好和前辈们学习,摄于1934年。
 
clip_image025.jpg
1930年代的厦大学生打羽毛球时的留影照,很阳光。
 
clip_image026.jpg
南京有金陵十三钗,厦门有嘉禾八钗,这些风尘女子在日军的镜头下如此的自在,一副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姿态。照片摄于1938年厦门沦陷时,取景中山公园,应为日军粉饰太平所拍摄。
 
 
猜猜这张的时间?许多人第一直觉是90年代,那就错了。难道是民国?也错了,答案是1958年日报记者李开聪于菽庄花园拍摄,戴着墨镜,穿着花裙子,怎么也无法想象会是解放初期。
 
clip_image027.jpg
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厦门民众的服饰、打扮基本还延续民国的款式和审美格调,这张60年的照片,女主人还烫着卷发。到60年代中期,就完全进入了红色审美的时代。
 
clip_image028.jpg
这张是1957年在厦门港沙坡尾作业的解放军海军战士,看起来不土吧!这是因为当时中苏走的近,军服全盘仿照苏军样式,比起红军时期和姐夫战争时期的军装乃至面料,不知道要漂亮多少倍,这也算是追求审美的进步。
 
clip_image029.jpg
这张也是50年代李开聪拍摄的照片,第一列火车进入厦门岛,火车上神采飞扬的女生,注意服装,发型,这才是解放后的信号,在党的号召下,淑女形象开始成为主导。
 
clip_image030.jpg
国庆十周年,也就是1959年的照片,感觉时代在退步啊,穿着跟民国比起来,土了好多,这只是刚刚开始,进入六十年代后,基本就只剩下一种款式了,那就是军绿色和白色为主的衣服。
 
clip_image031.jpg
怀着激动的心情终于迎来了1965年,在文革前夕,彻底取消并改回人人皆是“一颗红星+两面红旗”的红军装束了,这种丑陋到不能再丑陋的军装,当然也分不清官阶和上下级,没大没小,部分尊卑。让我想起了两千年前,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他们的口号是“等贵贱、均贫富”,也是毛时代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奋斗目标。
 
clip_image032.jpg
这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思想,迅速灭绝了一切貌似资产阶级的生活气息。奶奶曾经告诉我,她节假日非常喜欢穿高跟鞋和旗袍,从1962年开始,就只能做压箱底了。
clip_image033.jpg
这个时代,听毛主席的话最关键。1961年,毛泽东就赞颂并提倡女孩子们要“不爱红装爱武装”,伟大领袖的言外之意是:你穿红戴绿干什么?你穿出女人味干什么?你整天娇气哒哒的干什么?你叫文质彬彬的“宋彬彬”干什么?要叫“宋耀武”嘛!
 
clip_image034.jpg
经历了十年的文革动荡,终于迎来了新时代。邓小平的上台,让我们迎来了“的确凉”时代,满城尽是白衬衫。
 
clip_image035.jpg
在上世纪80年代,穿的确凉是当时一大时尚,开始是女性穿,主要用来制作衬衣,以白色和蓝色居多,后来各种花型不断面市,给沉闷的生活色调带来一丝光彩,使抽象而臃肿的妇女形象和文革间被丑化的形象逐步向“女人”本义回归。
 
clip_image036.jpg
改革开放的到来,让我们重新接触到了西方资本主义,也重新定义我们对穿着的审美观。红军装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也许,是因为那份崇尚自由的心被压迫的太久了。
 
clip_image037.jpg
1986年中山路上,服装明显的西式化,不再受专政性的政治左右了,让人感觉到很舒服,整个时代的气质一下子被提升了上来。
 
clip_image038.jpg
从此,衣服开始越穿越少,到今天,许多女生已经基本不需要裤子了。
 


【责任编辑:csw8923

大家推荐

留言评价

共有0条评论
重要提示:
你设置的联系邮箱是*: (当有人给你留言回复之时,联系邮箱可以及时通知你)
我们建议你填写正确的邮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写邮箱地址是错误的可以通过 【修改资料】 来重新设置
商业推广版块信息发布免费开放
加入圈子

【点击这里 - 扫描二维码加入主题圈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