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高浦:山水高浦,龙聚则地真

点击数:5881 更新时间:2016-06-23 07:28:28 来源: 厦门生活、逛路岛_逛鹭岛-返回

最闽南|<a style=杏林高浦:山水高浦,龙聚则地真" title="最闽南|杏林高浦:山水高浦,龙聚则地真"/>

由于大户人家群聚,坐落于高浦的红砖古厝也显得比其他地方更加的恢弘。

杏林高浦,唱一曲水天一色的美景,诉说一段枭雄迭起的往事,续写一阙海商如云的佳话。

自古以来,高浦便是拱卫同安县西的重镇。公元1391年,高浦守御千户所建城,是厦门史上第一城。由于此地三面临海,北倚杏林的白鹤山,古时又有鹤浦的雅称。早在宋时就被誉为“同邑名区”。朱熹曾著文盛赞它:“环浦皆山也,襟浦皆水也,山水合则龙聚,龙聚则地真。”?

这里水陆交通很发达,商贾不绝。厦门似乎很难再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几百年来,美景与传说、文教与信仰、战争与和平悉数上演。而这个地方仅有1.3平方公里大小。

行走在高浦,你完全不知道接下来将会遇到什么,每一步皆是惊喜。这里风光秀丽,人文蔚起。2006年,实行村改居,高浦古村变身新社区。伴随着“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推进,讲好高浦故事,将在这里上演。

最闽南|杏林高浦:山水高浦,龙聚则地真

至今坚守在大宅里的90岁老人高国美说,这些大宅已有300多年历史了。

曾是厦门第一城
如果没有那段遗存斑驳朴拙爬满绿植的古城墙,没有四通八达的地下水道,没有触目可见的水井,延续下来的路名“北门路”、“鹤浦路”……你可能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旌旗高扬,刀剑锃亮,驻军数千。


自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高浦千户所城”设立起,作为闽南的军事重镇,属永宁卫指挥使司管辖的高浦城,在抗击倭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经,这里是比厦门城建城更早、规模更大的军事要塞。


对高浦城研究颇深的黄坚定说,当年的高浦城,是一座布防严密的军事要塞,设有东、西、南、北4座城门,4门上均建有门楼,城墙周长约1440米,城墙上,设有供士兵站岗、休息的窝铺16座。其后,高浦城仍被不断加固,加高城墙、还加砌瓮城、增筑敌台。1602年前后,还在城外东北方增筑“外台”,提高城池的防御能力。另外,高浦城外,还建有3座旱寨、5座烽燧。到1602年前后,烽燧更增至7座。

最闽南|杏林高浦:山水高浦,龙聚则地真

现在高浦仅留的片段古城墙,约莫10米长,由石板垒成,藏身于杂草丛中。

这样,以高浦为中心,由烽燧、旱寨、城墙组成内外三道防御圈,加上水田、滩涂、大海等自然屏障,高浦城固若金汤。用黄坚定的话来说,这是一座从未打过败仗而失守的城池,是名副其实的英勇完胜之城。其时,这里驻军1258人,比1394年才建成的厦门城还要大,驻军还多。黄坚定告诉记者,在高浦城存在的193年中,历经几次大大小小的守卫战,全部以完胜告终。

如今,几百年时光辗转流逝,战争硝烟早已散尽,昔日故垒、炮台、烽燧难觅,只留下陈旧典籍发黄记录、小段古城墙,让人探寻久远的斑驳故事。据高浦社区居委会宣传干事小郑提供的资料,记者了解到,清康熙二年(1663年)清军攻陷厦门,高浦的抗清名将“建国公”郑彩之墓被挖开,“剖其棺而残其尸”,清军入城烧杀掳掠,高浦城被拆毁殆尽,古城由此没落。

为了探寻古城当年印迹,在小郑的带领下,我们先是到了鹤浦路,小郑说,目前也就这条路右侧,还有当年留下的片段古城墙了,总共有三处。其中,比较完整的一段,约莫10米长,由石板垒成,藏身于杂草丛中,只见石头缝里的青苔苍苍,极其隐蔽。古老城墙,曾经是家园的坚固屏障。轻轻触摸着几百年前“用作防御的墙垣”的一块块古老石头,想当年,城头上威武的兵勇、城下庄严的军队,都在历史的烟尘中远去。 ?

最闽南|杏林高浦:山水高浦,龙聚则地真

坐落于菜市场的石头房,旧时为供销社,现在仍然在经营。

缓步走在高浦的老街巷里,脚步不由自主地放得很轻。因为随便哪块砖石,都可能经过数百年岁月的冲刷,见证了高浦人保卫家园的热血豪情。

古厝为台湾宗亲所建
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昔日高浦城不仅是重要海防要塞,还是繁荣的商贸重镇。这里,港汊纵横交错,水陆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为滨海要冲”、“沿海重镇”,“向称重地”。优越的自然环境曾吸纳了一批又一批的鹤浦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根据《鹤浦旧志》记载,在明代最鼎盛时期,就已经由三十几支宗姓家族在这里安家落户,其时古城内外民房庙宇鳞次栉比,人口数万。

穿过鹤浦路,步入北门路,据村里老一辈介绍,旧时这里有米铺、布庄、药铺、弹棉店等,当年往来商旅络绎不绝,斑驳的红木门、木制零落的店招,无不向后人诉说着这里曾一度出现的繁荣景象。?

最闽南|杏林高浦:山水高浦,龙聚则地真

紧闭的房门,关闭繁华的历史。昔日老街所开设的作坊、店铺多达数百号,而且日夜经营,当年有“不夜城”之称。?

彼时,在城内外的五条大街上,所开设的作坊、店铺多达数百号,而且日夜经营,故当年有“不夜城”之称。 多年失修的灰白墙上,早些时间印刷的“毛主席语录”已经斑驳难辨。路边有部分失修坍塌的房屋,门下的基石凸露在空气里,雕刻其上的花纹古拙沉暗,然而精雕细琢的木雕、金箔装饰的家具都显示出主人的富贵身份。

由于大户人家群聚,坐落于高浦的红砖古厝也显得比其他地方更加的恢弘。即使经过了岁月的洗礼,燕尾脊和房梁上雕花仍然向人述说着百年前的故事。

位于浦城路上的红砖厝,是高浦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民居群了。站在陈阿婆家的楼上俯瞰,只见一座座闽南古厝,一户户,整整齐齐,比肩依偎,布局整齐划一,前后左右有机衔接。在淡淡的阳光下显得既古朴又壮观。陈阿婆说,这里共有三座六大落,每座格局一样,前后两落,配有护厝,还有前埕。30多年前,她嫁过来时,一户大宅都住着七八户人家,现在要么荒废,要么老人住,或者租给了外地人。

最闽南|杏林高浦:山水高浦,龙聚则地真

早前高浦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井, 现在,即使村里通了自来水,仍有不少村民还是喜欢到井边洗菜、洗衣服。

下楼来,往大厝群里走,幽深的小弄子,红砖铺成的村道早已凹凸不平。至今坚守在大宅里的90岁老人高国美告诉记者,这些大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听上一辈的说,这些古厝是过去从高浦走出去的台湾宗亲回来建的。

高国美指着古厝前方大埕,四四方方的砖铺得红红艳艳、平平整整,他说这些都是用田野里的泥土烧制而成的,具有吸湿、防滑功能。小时候,村民们在这里或闲时泡茶,或农忙晒谷,自成一趣。虽然大厝群外已经有好几幢颇为阔气的洋楼,但是丝毫遮挡不了深深的乡村意蕴。

曾是超级学霸之所
走在高浦,常常一扭头,古厝群的红砖和飞檐就不由分说进入眼帘。其中一幢两落的古厝,记者发现埕前还留有空着的旗杆位。据说,这是祖先遗留下来的,是他们获取功名、光宗耀祖的象征。小郑告诉记者,这里曾经是老衙门所在,前后共有两落,两侧皆建护厝。

走进古厝的中庭,里头杂物堆积,尚能看见几欲掉落的门梁柱子和天井里零乱堆放的块块条石等遗物。如今,大宅附近只住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名叫郑正勇。老人对古厝的历史了解得不多,只知道这里以前是升堂办案的地方,后来为姓李的人所买,至于当官的先民姓甚名谁并不晓得。老人说,高浦人当官的很多,不时可见散落街头巷尾的旗杆石,这里人文蔚起。

最闽南|杏林高浦:山水高浦,龙聚则地真

鹤浦路95号即是伯府所在,如今虽已十分破败,但石旗杆、落轿石等不经意的细节,掩不去曾经留存在这里的过往繁华。

在坊间广为流传着“东黄西石,南陈北薛”的神话,其中“西石”指的唐光启二年(886年)入闽县西高浦(鹤浦)的石氏家族。继唐末石琚之后,高浦石氏一门创造了“一门三进士、叔侄兄弟科甲联芳”的佳话,到宋朝,就出了十个进士、三个尚书,因此有了“宋室尚书府,银城甲第家”的美誉。对此,黄坚定坦言,曾经的高浦就是“超级学霸之所”。他补充道:仅在有清一朝,以非科第出身被荐举为参将、副将、游击的高浦籍将军就有6人以上。

在高浦,提到官宦名门,大家都会提到伯府。鹤浦路95号即是伯府所在。石旗杆被置于角落掩埋大半,落轿石静静地趴在庭院里,古厝前埕的青石砖依稀可辨……高浦伯府虽已十分破败,但一些不经意的细节,却掩不去曾经留存在这里的过往繁华。

记者赶到时,伯府后人郑正信,正在大宅前忙着剥海蛎。他告诉记者,自己读书不多,对古厝历史知之甚少,只知道当年祖上是一位当官的,这几年慕名而来的客人越来越多,从他们中渐渐知道了关于伯府的一些信息。伯府原有三座九落两护厝,三座主厝一字排开,中间一座的两边为护厝。如今,左右两座六落主厝已荡然无存,中座主厝只剩下前落和中落,右护厝也已拆除。

最闽南|杏林高浦:山水高浦,龙聚则地真
古时升堂判案的古衙门和房屋主人的后代。


郑正信告诉记者,伯府的后人都已不再居住于此,兄弟、孩子们都陆续搬了出去,都在外面建起了小洋房,他也是因为建房的关系,在此暂居。他说现在,这仅存的几间旧屋,如今租住着一对外地夫妇。有关伯府的生活片段,惟有留存在模糊的记忆里。


古榕古井古庙多
漫步高浦街巷,路两侧,不时可见奇形怪状的石头、古色古香的坛坛罐罐,以及伴随着高浦一起成长的参天古榕。穿梭于巷弄之间,总能看到不同的景观,总能勾起我们的好奇心。古井,也是高浦的一大特色,散落街头巷尾。一般井口半米见方,揭开盖子望里看,里头砌的是砖,则是现代井,若是石头,则是古井;水深,多是现代井,若是水浅,则有可能是古井;单就外观看,古井外部是一圈石头,或整块,或是碎石砌的。


早先,高浦靠古井吃水,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井,担水是村民每天的功课。现在,即使村里通了自来水,不少井被掩埋,但遗留下来的,也都没干枯,不少村民还是喜欢到井边洗菜、洗衣服。

最闽南|杏林高浦:山水高浦,龙聚则地真
巷弄中的古榕,见证古城演变。


古井边古榕下,过去都一度是村民生活的中心,话仙聊天,其乐融融。一直以来,高浦就有“宫庙百座,口灶万户”之美誉。除了古榕、老井和古厝,古城中还有很多庙宇,已查证的为83座,仅有20多座遗存下来,包括鳌江宫、玄檀庙、上帝宫、城隍庙、观音亭寺、普德宫、妈祖庙、圣王宫等星罗棋布地分布城中,每逢神诞,各宫庙都会有盛大的民俗活动,可谓是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景。
郑胜友老人告诉记者,再过不久便是鳌江宫妈祖神诞,每年这时候,就格外热闹。高浦自古以来就是渔村,妈祖信仰由来已久。以前鳌江宫门前就是海,他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在这个海岸边,常能看到白海豚在海上翻浪嬉戏呢。


香烟缭绕之中,庙宇装饰精美的屋脊和燕尾檐划过天际,神明就在那里看着贩夫走卒从庙前经过,看着海外归侨、台胞从庙门前经过,微笑地看着进门来叩拜的人,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在高浦,这些庙宇并非只可远观,并不远离人间高高在上,而是坐落在乡里邻间的街头巷尾,公路旁、路的尽头。小郑说,在高浦东西南北门,十字街的尽头都有一座土地庙,日夜与居民为伴。这里的人,童年时常在庙前追逐嬉戏,老来就搬个凳子坐在那里晒太阳、讲古、玩牌。


与旧时贸易盛世相呼应的,是色彩斑斓的民居,还有中西并存的宗教信仰。不管是鹤浦路上的基督教堂还是天主教堂,都是一种特别的存在。村民陈志辉便是基督徒,他说,高浦的基督教堂是1932年建成的,由于空间有限无法满足,多年前便移建,如今社区里30多户信仰基督的,一般都到杏林医院的教堂做礼拜。


高浦,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已经离开人们的视野太久,太久。结合“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社区文化提升,高浦正在进行中。根据小郑提供的规划图,记者看到,以高浦小学为起点,沿着高浦路到高浦幼儿园这一段,将进行资源整合,修缮改造提升,重建鳌江书院,它是戚继光明嘉靖年间驻师高浦,于千户所署衙创办书院,时称“戚公院”。对此,高浦社区居委会陈允超书记说,建成后的鳌江书院将是集看书、培训、讲座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而且规划沿线还将设置文化墙,通过图文并茂方式,将高浦古城故事、传说、典故重现,讲好社区故事,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或者到此游玩的游客,都能重新认识、瞻仰这一人生胜地。
高浦中西并存的宗教信仰高浦,一座与海滨邹鲁与海洋文化相融的濒海渔村,当地民风淳朴,风光旖旎,地灵人杰,除有四通八达的海外关系外,还有相当丰富的历史资源。


在闽南,几乎每一个村庄的景点里都少不了庙宇,高浦也不例外。但像这样一个古村落,曾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庙宇上百座,却不多见,甚至还存在着西方宗教信仰,更是少之又少,不难发现,昔日这一水陆通衢之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带给当地繁荣的商业经济的同时,来来往往的人,也带来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并在这片土地滋生。如今,天主教堂、基督教堂与当地庙宇并存,中西宗教信仰并存,和谐共生,是高浦一道特别的人文景观。

最闽南|杏林高浦:山水高浦,龙聚则地真
天主教堂
地点:西潭路129号
供奉主神:圣母玛利亚
时间:始建于1906年,1992年重建

最闽南|杏林高浦:山水高浦,龙聚则地真

西竺寺
地点:杏东路56号
供奉主神:观音
时间:始建时间不详,1999年重建



最闽南|杏林高浦:山水高浦,龙聚则地真
基督教堂
地点:月浦路595号
供奉主神:耶稣
时间:始建于1932年,1999年异地重建



最闽南|杏林高浦:山水高浦,龙聚则地真
鳌江宫
地点:南门路30号旁
供奉主神:妈祖

交 通:
自驾: 
从厦门本岛出发—杏林大桥—杏滨路—杏林东路—目的地。
公交:
从厦门本岛出发,搭乘945路、946路、947路公交,到高浦路口站下车。

本资讯信息是来自 逛鹭岛 小编 通过网络收集而来的关于厦门最新最热门的本地资讯。
您若也有需要分享的可以直接在我们网站上分享你的内容,让大家都知道。
版权声明,本活动信息隶属网络收集而来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清除信息。
【责任编辑:csw8923

大家推荐

留言评价

共有0条评论
重要提示:
你设置的联系邮箱是*: (当有人给你留言回复之时,联系邮箱可以及时通知你)
我们建议你填写正确的邮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写邮箱地址是错误的可以通过 【修改资料】 来重新设置
商业推广版块信息发布免费开放
加入圈子

【点击这里 - 扫描二维码加入主题圈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