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堤茶峥嵘岁月淬炼出的情怀

点击数:2147 更新时间:2017-04-19 13:32:34 来源: 厦门生活、逛路岛_逛鹭岛-返回
海堤茶:峥嵘岁月淬炼出的情怀  
                                                                                                  
海堤茶:峥嵘岁月淬炼出的情怀

茶客在海堤茶叶店品茶。

厦门人爱泡茶,众所周知。

若要问厦门人都喝什么品种的茶,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问厦门人都爱喝什么品牌的茶,相信十有八九告诉你的答案是:海堤茶。

新中国成立后,外汇紧缺,茶叶作为当时出口量最大的商品,承载着为国家拉外汇的重要任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54年,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前身,中国茶业公司福建分公司厦门办事处成立。一段国有老字号的传奇故事就此拉开帷幕。

从“社会主义改造”高潮阶段吸纳本地茶行壮大企业垄断市场,到改革开放后受市场冲击几近破产,再到经历转型阵痛后成为国内最具实力的乌龙茶生产销售企业。60多年来,海堤人躬耕不辍,终于将“海堤”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茶叶的标杆与典范。

对于老厦门人来说,喝海堤茶,不仅是日常生活习惯的维系,更是品尝一份峥嵘岁月淬炼出的情怀。

海堤茶:峥嵘岁月淬炼出的情怀

王贵卿出任厦茶总经理后屡创奇迹,让濒临破产的厦茶重焕生机。

名字诞生于“海堤精神”
“海堤”二字通俗易懂,令人过目不忘,它缘起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厦门的“海堤精神”。

1949年冬,当全国人们还沉浸在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中,地处东南沿海的厦门市已经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建设工作。当时福建开始修建支前公路,适逢陈嘉庚先生从新加坡返厦。观望故乡的发展变化之后,他提出建议:在厦门海峡建一道石堤,把厦门和集美连接起来。

陈嘉庚的建议很快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当时承担福厦公路改建工程的省公路局第二工程队,立刻会同厦门市政府建设部门进行实地勘察,认为筑堤方案可行。1950年秋,陈毅到厦门视察时赞同筑堤的构想,随即向中央汇报。

1954年1月,在经过多次地质、水文等技术勘测后,厦门海堤进入全面施工阶段;1955年10月,海堤工程完工,堤顶宽19米,全长2212米。这条海堤使厦门与大陆连为一体,改变了厦门岛人民坐船出行的历史。

海堤建设是厦门城市发展历史上的大事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军民一心,工地热火朝天,群众情绪高涨,人人被海堤建设氛围所感染,处处体现着正能量,最终汇聚成厦门“海堤精神”。当年的海堤精神火到什么程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厦门名叫“海堤”的多达300人,绝大部分均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初。
在海堤建设过程中,建设者饮用的茶水,均由如今的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提供。为了表彰这一贡献,厦门市政府将该公司所生产的茶命名为海堤茶叶。就这样,带有时代烙印的海堤茶诞生了。

在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提供的一份资料中,《台海》杂志记者看到一位海堤建设者回忆的记录:“厦门的夏天很漫长,高温近40摄氏度的天气,会持续好几个月,正午尤其酷暑难耐,天热时,海堤茶是海堤建设者们的解暑解渴的佳品。天冷时,海风冷冽,工人们的手常冻得紫红,休息时,来一碗热腾腾的茶水,暖手又暖胃,喝得工人们的心都暖和起来了。”

从那以后,海堤茶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前赴后继投身到厦门市的发展大浪潮中。每当人们端起茶杯,就会想起海堤精神。在大家心目中,海堤茶是属于厦门的荣光。

海堤茶:峥嵘岁月淬炼出的情怀

工人正在进行目视捡剔。

老国企海外焕发新生
作为曾经的“公私合营”的典范,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的产品海堤茶虽然承载着许多老厦门人的海堤情结,但在残酷的市场经济搏杀中,这并不能成为一道“免死金牌”,反而可能成为阻碍新生的沉重枷锁。对此,现任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贵卿深有感触。

“毫不夸张地说,2000年以后,厦茶曾经一度濒临破产。老国企的庞大身躯在自由市场中毫无优势,经历转型的阵痛期也比别人长得多。”王贵卿告诉《台海》杂志记者,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茶叶经济开始兴起。面对突然间涌入的大量对手,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应接不暇,销量以每年减半的颓势下跌,员工因几个月发不出工资而罢工。订单大量减少,生产线又停止运转,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当时还是厦茶集美生产工厂厂长的王贵卿临危受命,接过这个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烂摊子,成为新任厦茶掌门人。

上任之后,从部队转业的王贵卿很快展现出军人做事果断坚决的一面。他主动带领整个管理层大幅降薪,为员工加薪,安抚生产一线的工人,稳定军心。紧接着,王贵卿带头下到工厂作业,由于群众基础好,他的带头作用很快凸显,罢工风波平息下来。

海堤茶:峥嵘岁月淬炼出的情怀

“后院”的“火”算是暂时扑灭了,但如果找不到新的“水源”,“大火”迟早会重燃。王贵卿顾不上松一口气,便马不停蹄地到处寻找订单。当时厦茶80%的产品靠出口,出口的国家地区中,80%销往日本。于是,2004年,王贵卿第一次踏上了飞往日本的航班,拜访所有能够联系上的采购商。

“日本是一个服强不服弱的民族,当时我们作为一家快破产的小企业,在日本根本没人要理,吃了许多闭门羹,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没有方向。”王贵卿说起往事,历历在目。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王贵卿在与一位东京茶饮料生产企业代表会面过程中,对方不经意间透露了眼下企业急需20吨茶叶的困境——长期合作的供应商迟迟交不了货,一时又无法寻找新的供应商。王贵卿听闻此言,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当即承诺:20吨茶叶,3天之内,我们生产好运到你的仓库!

“20吨茶叶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大的订单,3天期限我当时也没有十足把握。但我总觉得厦茶能否置之死地而后生,就看这一单了。”王贵卿回忆道,与客户分别后,他连续拨打了几通电话回国内,指挥工人加班加点制作茶叶,动用人脉资源请商检工作人员上门验收,联系厦航走空运物流快速通道……当时公司及相关部门均地处厦门岛内行政机制最先进的思明区,无论货物搬运还是沟通交流都较便捷,王贵卿的每个电话都没有白打。

越洋指挥结束后的每一分每一秒,对王贵卿来说都无异于煎熬。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后方的支持大大缩短了王贵卿的煎熬时间。次日下午4点半,也就是在王贵卿向客户作出承诺的24小时之内,20吨乌龙茶,从厦门空运至客户在东京的仓库,比向客户保证的三天货期提前了两天。

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雷厉风行的生产速度让日本客户瞠目结舌,改变了他们对中国国企办事效率低、程序呆板等固有印象。经过此事,厦茶在日本客户心中的形象和地位迅速被拔高,海堤茶成为人人眼中的信誉保证。很快,有多家日企递出长期采购合同,为曾经挣扎在破产边缘的厦茶注入新的生命力,也让海堤茶的美名在国际上再次被打响。

海堤茶:峥嵘岁月淬炼出的情怀

1956年,厦门的侨农、林奇苑、张源美、高德美、同慈等赫赫有名的茶行公私合营,就并入现在的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图为解放前侨农、林奇苑刊登在报刊上的广告。图选自洪卜仁、陈茂盛主编的《厦门老报刊广告》

老字号的企业良心
在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的企业发展历程中,有过无数商场经典战役。其中最著名的一役,莫过于2009年的“抄底大红袍”。

从2005年起,经过近五年的谋划和布局,厦茶与武夷山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之中越发密切。眼见时机成熟,王贵卿和同事们刚过完年便前往武夷山,提早向供应商、茶农下了采购大单,用他当时的话说,“今年的茶叶,能收多少收多少,厦茶今年要抄底大红袍!”

在厦茶到来之前,武夷山北岩岩茶精制厂、武夷山市永生岩茶厂、武夷山市香江茶叶有限公司等当地知名茶企正为该年的茶叶销售出路而发愁,厦茶的出现解决了大家的燃眉之急,破天荒般统一步调与厦茶集体签约。

作为一家很少在国内市场抛头露面的低调国企,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大举向武夷山逆市抄底大红袍,让其在国内市场一炮而红。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整个行业对武夷岩茶的关注。武夷山的茶业产业,就在厦茶的护航中平稳地度过了危险期。而在几年后,当大红袍售价被炒成天价之际,厦茶又做出了一个震惊全国的举措:以万吨大红袍库存平抑茶价。

坐拥大好商机却拱手相送,厦茶到底是怎么想的?多年后,在王贵卿的总经理办公室中,他向《台海》杂志记者袒露心声:“茶叶的价格要遵循市场规律,作为国企肩负着民生责任,我们不能随意炒作。做‘百姓茶’,才对得起‘海堤’这个名号。”回望近年来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的发展脉络,无论是改进生产工艺、发展小包装茶,还是培训加盟店,大力拓展内销市场,无不体现出厦茶走的亲民路线。

60多年来,海堤茶将“海堤精神”注入到了品牌发展的每个时期和方方面面。长期良性健康的经营理念,先进的生产工艺,科学的检测手段,种植、采购、加工全过程的品质跟踪,门店销售服务质量的培训管理……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新时期的“海堤精神”,在海内外市场铸起了一座“稳固之堤,宏伟之堤”。

海堤茶:峥嵘岁月淬炼出的情怀

本资讯信息是来自 逛鹭岛 小编 通过网络收集而来的关于厦门最新最热门的本地资讯。
您若也有需要分享的可以直接在我们网站上分享你的内容,让大家都知道。
版权声明,本活动信息隶属网络收集而来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清除信息。
【责任编辑:csw8923

大家推荐

留言评价

共有0条评论
重要提示:
你设置的联系邮箱是*: (当有人给你留言回复之时,联系邮箱可以及时通知你)
我们建议你填写正确的邮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写邮箱地址是错误的可以通过 【修改资料】 来重新设置
商业推广版块信息发布免费开放
加入圈子

【点击这里 - 扫描二维码加入主题圈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