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记忆:固啊来了!

点击数:3073 更新时间:2017-07-11 16:05:58 来源: 厦门生活、逛路岛_逛鹭岛-返回
鼓浪屿记忆:固啊来了!                                                                                                                                                                                 
鼓浪屿记忆:固啊来了!

鼓浪屿虽是弹丸之地,七十年代岛上住有四千五百户人家,二万二的人口,这里面不包含那些下乡知青。居民日常所需不必出岛都能解决(除台风停船之外)。大商店有“南永百货商店”,这家店最早的老板姓白,后来被公私合营了。店里卖:布料,衣服,鞋子,日用品,文具,还有部分家电。不会忘记当初的收银是靠几根铁丝线拉在空中滑翔,由各个柜台夹着钱和单据滑翔到收银台,找完钱后又返回到各个柜台。提供粮油和副食品的地方是“鼓浪屿粮油店”和“鼓浪屿食品店”。在“南永百货商店”旁有一家卖锅碗瓢盆的瓷器店,老板手有点残疾,人们都叫它“尅手丁杂货店”,我记得在这家店里花一分钱就可以买一小勺桐油灰,它可以用来补脸盆底,锅底,口杯底的漏洞,除了卖桐油灰还卖茶饼,是用来洗头发的。煤炭店在黄家渡,供应全岛居民的燃料。还有理发店,药店,书店,饭店,染衣店等等都是便民的生活配备。曾记得七十年代我父母各升了一级工资,他们高兴之余赏给我和弟弟一人五元,我拿到钱拉着弟弟直奔“南永百货商店”的袜子柜台,那里有我心仪已久的尼龙袜,一双大约两块多钱,那时候算是高档货,我和弟弟各买了一双袜子后就兴高采烈回家,打算向父母展示新袜子,抬头发现气氛不对,父母一脸严肃地盯着我,外婆躲一边去,没等我作解释竹苗子就往我和弟弟身上猛抽,(竹啊枝滚肉皮)那顿皮肉之痛过后给我教训深刻,父母教育我不能从小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

长大后我最依然喜欢光顾“南永商店”,常去的是角落边的文具柜台,在那里挑选铅笔,油画笔和颜料,那位女售货员是泉州人,说话带泉州腔,把‘好的’和‘灰的’都说成“贺的”,以致双方常常误会。

岛上还有一些小商贩是流动性的,如:卖“沙茶酱”的,卖“麦芽糖”的,卖“油柑串”的,夏天的冰棒出自鼓浪屿食品厂,五分钱是牛奶的,三分是水果味和红豆的,买冰棒的汉子身背四罐,一肩挎两罐,还要腾出一只手摇铃,夏天汗流浃背实在辛苦。还有挑担的卖豆花、卖石花,等等,多种吆喝声、敲击声,居民靠辨认声音就知道卖的是什么,鼓浪屿有名的麻糍和鱼丸早在六十年代还是挑担叫卖,麻糍跟厦门话“没钱”同音,大老远听见喊声,大家就说:没钱的又来了!这些小贩穿街走巷为岛民提供不少方便,小商贩们也本分守信,要在岛上持久做生意,低头不见抬头见,做的都是回头客。那家卖“沙茶酱”的商贩,他家的特殊配方估计已经失传了,想起那又浓又香微辣带甜的味道,花一角钱买一碗就可以煮一锅的沙茶面。还有卖“油柑串”的年轻小伙子扛在肩上的稻草把上插满玻璃纸包着的红色和黄色油柑,那些晶莹剔透,果肉饱满的油柑让孩子们看了无不嘴馋。有:二分一串,五分一串和一角钱一串。到了过年前夕或节假日,卖油柑串的年轻人会在番仔墓口的空旷处爆米花,从我家窗户就能俯瞰楼下那围着的一堆人,他们拿着米袋子在排队等着爆米花。我就会吵着外婆让我拿些米去爆,外婆说黄豆和玉米爆了更好吃,就从缸子里倒出一些黄豆和玉米让我下楼去排队,那些黄豆被装进一个铁罐里密封摇滚加热,几分钟之后,随着一声“要bong!”孩子们捂着耳朵四处散开,bong过的黄豆膨胀了一倍多,因为加了些糖精,口感香脆蓬松还带微甜,爆过的玉米裂开出好看的花纹,如今电影院门口都在卖这种玉米花,装入一个漂亮的纸袋,卖出不便宜的价,而当时这些东西都是最廉价的零食,把它一把把装在衣服口袋里,就是我们童年最简单的快乐了。

当年,大家见面的问候语大多是:吃饱没?吃了吗?潜意识里还是以吃为主。鼓浪屿常有一些海沧的农民挑担坐船到鼓浪屿卖米,卖蔬菜、卖鱼虾,这些东西补充市场供应不足,蔬菜、鱼虾更为新鲜,价格虽贵一点,却很受岛上居民喜欢。当时把这些卖菜、卖鱼虾农民都称作:“投机倒把”,鼓浪屿为此设立市场管理处,就像现在的城管,他们的工作就是专门割资本主义尾巴,对这些挑担在岛上的农民铁面无私,看到就抓,夺下他们的称杆子当场拗断,没收农民箩筐里的货物全部充公。人们不会忘记,只要听到一句:“固啊来了!”好比听到“鬼来了!”一样闻风丧胆,正在交易中的小商贩钱也来不及收,拾起担子夺路而逃,慌乱中不免掉落人字拖鞋的,箩筐倾倒,瓜果滚落一地都无暇顾及,像没头苍蝇四处躲藏。那位忠心耿耿肩负市场管理职责的“固啊”先生,他个子不高,黑黑瘦瘦,当年的造反派出身,曾经参与破四旧树新风。在割资本主义尾巴时他立场坚定,又使出当年的冲劲,在那些农民苦苦地哀求声下也丝毫不心软,他铁着脸,仰起脖子,声音近乎咆哮:“走!走!走!”被抓到的农民耷拉着脸哭哭啼啼悲惨兮兮。

“固啊”一度成了鼓浪屿无人不晓,妇孺皆知的英雄人物。《福建日报》曾经有过报道,介绍“优秀共产党员张固”张固名噪一时,常常被请去做报告。大会小会说起他的光荣事迹,他普通话不标准,却异常生动,他说:花(发)现了逃(投)机倒把混(分)子,先撇一撇(不做声),然后悄悄抹上去,(跟上去),从后面一张(抓)保证跑不了。记得当年我们支农到了海沧,那些农民四处打听“哪一个是固啊的孩子?”我们都说不知道,要嘛说张固的孩子千千万。那些农民就开骂:“打枪夭寿固啊!呼恁备抓到你就不得好死!今天就呼你绝子绝孙!”农民杵着锄头一边诅咒辱骂。后来听说有有一次“固啊”被东屿的渔民蒙着眼睛拖走,将他用绳子捆绑好装进麻袋用小船丢弃在海中间的礁石上,套在麻袋里的他呼天喊地叫喊声被潮水“哗哗”声给掩盖了,幸亏他被海军巡逻艇发现后挽回一条小命。被救回来的“固啊”先生依然铁面无私坚守在岗位上,有一段时间他负责经营龙头路一家“海角”花生汤店。后来鼓浪屿成立工商局,“固啊”先生担任岛上第一任工商局局长!回想当时他尽心尽职、不顾及个人安危的英雄气概,实在叫人折服!改革开放后,农民可以合法在鼓浪屿岛上自由自在地卖鱼,卖菜,卖水果。“固啊”先生与农民的恩恩怨怨也被人们渐渐淡忘了!

本资讯信息是来自 逛鹭岛 小编 通过网络收集而来的关于厦门最新最热门的本地资讯。
您若也有需要分享的可以直接在我们网站上分享你的内容,让大家都知道。
版权声明,本活动信息隶属网络收集而来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清除信息。
【责任编辑:csw8923

大家推荐

留言评价

共有0条评论
重要提示:
你设置的联系邮箱是*: (当有人给你留言回复之时,联系邮箱可以及时通知你)
我们建议你填写正确的邮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写邮箱地址是错误的可以通过 【修改资料】 来重新设置
商业推广版块信息发布免费开放
加入圈子

【点击这里 - 扫描二维码加入主题圈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