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洪塘龙西六尊王宫-六尊王

点击数:4530 更新时间:2017-02-10 21:00:32 来源: 厦门生活、逛路岛_逛鹭岛-返回
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厦门特色景点同安洪塘龙西六尊王宫-六尊王,想知道厦门哪里好玩请持续关注我们,厦门特色景点同安洪塘龙西六尊王宫-六尊王。
【我要投稿】 - (免费投稿请点击这里):
千古乾坤同逆旅,英雄遗恨几时平

——同安洪塘龙窟纪许国墓

当年宋幼帝一彪人马南奔,取道小盈岭,经三魁山、朝拜埔地面,来到了海边。随后又改行海道,抵嘉禾屿五通渡。途经洪塘龙窟村,海边“有巨石三片连接水中”(《同安县志》),宋幼帝在此登舟。后人在石上镌刻“御踏石”(今民间称“脚踏石”)。明代邑人林希元有诗咏道:

六飞一去不复返,此地犹传帝子行。
万里山河无驻足,数方盘石尙留名。
天寒水冷鱼龙泣,海阔风高鸿雁鸣。
千古乾坤同逆旅,英雄遗恨几时平。
明末乡人纪文畴亦有同题诗曰:
国恩力尽涕潺湲,满目衣冠感旧山。
驻里鳖潭空带甲,牵舟龙窟尙朝班。
不磨其迹君臣意,所至则书天地间。
石烂于今杯荐水,春田受福护江关。

<a style=同安洪塘龙西六尊王宫-六尊王" title="同安洪塘龙西六尊王宫-六尊王"/>

林诗感伤帝王的末路途穷,纪诗喟叹古迹的萧瑟苍凉。古制天子出巡,由六马驾车,以示帝王威仪,故称“六飞”、“六驾”。其时的宋幼帝,后有追兵紧逼,前有大海阻拦,全然顾不得威仪气派。随行的车辇辎重纷纷抛却,“九车十八驮”的金银财宝被投入御上山(又称“和尚山”)的洞窟中,为日后民间寻宝留下许多悬念。

时值退潮,船只搁浅,君臣个个手足无措。危急间,附近磁灶尾窑姓谢、郑、纪、罗的六名瓷工途经于此,见状赶忙下海推船脱险。宋帝感念其德,封六义士为“尊王”。六义士家居龙窟周边的后麝十八乡中,成仙成圣后民间称之“后麝六尊王”,分祀后麝各村社中。

后麝乡旧时濒临海边,纪氏家族为乡间大姓。海边人以海为生,生性剽悍勇猛、尚义任侠。清代而来“后麝纪”与同样移民自同安沿海相邻地区的“丙洲陈”、“石浔吴”一起,占据厦门各码头,圈地为王,逞强斗狠,人称厦门码头三大姓。到了民国时代,“丙洲陈”聚居洪本部、典宝巷、磁巷,占据三、四、五码头。“石浔吴”聚居磁街、打铁街、提督路头、史巷、港仔口、水仙宫、妈祖宫,占据六、七、八、九码头。“后麝纪”则聚居厦港打石字、沙坡尾、草仔坟、灵应殿、水返上帝一带,后又扩张到担水巷、新填埭、大王,把持一、二码头。

不过后麝纪姓子弟,并非都是好勇斗狠之辈。其著名者,如纪文畴父子,乃是温文尔雅之士。

纪文畴,字南书。年轻时便“磊磊然有上下千古之志”。为人重气节,不畏权贵;为文则谈今论古,指谪时事,无所忌讳。为海内名士所推崇,名声传于八闽。然而科场却屡试不中,本人又“正直不合流俗”,也就只能“自放于山水之间”。后听得闽中名儒黄道周讲学,大开眼界,“以为闻所未闻”。于是带着儿子纪许国(石青)一同投入黄道周门下。一向治学严谨的黄道周称许纪文畴“史才匹子长,谈理超郭象,诗歌似元结,气谊似杜牧、陈亮”,即谈史学,可与汉代司马迁(子长)匹敌;谈哲学,超越西晋的郭象;诗歌创作,与唐代元结相似;义气情谊,又与唐代的杜牧、宋代的陈亮相同。黄道周有诗赠纪文畴:

君家书迸国门悬,古人不见今人然。
王峰已出蓝田上,珠海又通赤水渊。
一榻偶逢桃李雨,衡门少滞鲤鱼天。
老来世法文缘尽,羡尔才名尙少年。

隆武元年(顺治二年,1645年),黄道周以“多才博学,宜居帷幄”为辞举荐纪文畴。文畴入南明朝,任中书舍人。其后又擢升翰林院待诏,受命独自编纂《弘光实录》。

不久母丧,依例守孝在家。居乡期间,国势日坏。八闽相继沦陷,同安亦遭蹂躏,县境之内“腥氛匝地,薤发如草”。“薤发”便是将汉人头顶周圈毛发剃去,中间留辫。清军入关之后,便发布剃发易服令,勒令江南汉人一律剃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违抗者砍头处死。“薤发”一改祖宗之制,伤及民族底线,引发汉人强烈的集体反弹,各地抗争不断。纪文畴“拊膺泣血”,告诫一家子弟“誓死勿伤发肤”。清廷新命县官知文畴名气,请见,遭严词拒绝。文畴父子暗地又组织乡间义士,谋划起事。被朝廷发觉搜捕。永历元年(顺治四年,1647年)率全家避居鹭岛。在岛上,纪文畴依然为恢复同安而操劳。终因举事不成,一年后卒于鹭岛,时年51。死后葬于乌石浦莲浔山(今百果山)。

纪文畴一生著作颇丰,有《史勺》、《蓄山》、《湄堂》、《复书》和《尚华集》等文集。曾樱赞之,“其词光明俊伟,无一毫纤靡态”。卢若腾赞之,“精诚喷薄笔墨间,无往不露其浩然之气”。

纪文畴有子八人,纪许国为长。许国,字石青。十六岁时随父就学于黄道周。当时黄的门下有弟子二百人,许国年纪最少,黄道周却允许他“掉臂独行”,即学习时自由行走,不受约束。纪许国自称“不喜与时俯仰,惟日与诗史相对”。终日读书著文却也自得其乐。年少时便著有《广史》(或误作《丁史》),21岁时又著《焦书》二卷。“焦书”一语取义于“焦尾琴”。史传东汉时有吴人用桐木烧火造饭,蔡邕闻火声,知是良木,于是请将木制作为琴,果有美音。因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纪子用喻等候识才之人。《焦书》“若寤若寐,若歌若啸”,“率多神仙之语,若显有所寄者”(揭重熙《焦书序》)。二年后,黄道周阅书后有诗曰:

太白山中采灵芝,天台涧傍拾瑶草。
芝堂已尽不复生,稂莠逢逢塞田道。
与君带鎌行荷锄,平分百亩耘苗蔬。
休龙歇象二人俱,既成黍稷搏明糈。
云门之笙咸池鼓,束刍饮牛随牛舞。
灶头一握闻鸾声,居然天格亲天语。
还将糠粃烧黄精,鸟头紫参白茯苓。
退醎去豉浸一世,篱间鸡狗餐杜蘅。
此时益君长颜色,经旬不餐坐亦得。
广心定志胃气香,卧看厨儿煮白石。
神明嗜好知何常,各以适口为馨香。
琼茅之葅既萧索,且与恶草齐烹酿。
合眼相君得仙骨,餐服备非人间物。
不知周孔开宾筵,果有龙鳞佐清龁。
与人携手游人家,撒饭不肯为丹砂。
冬窨之酒清明茶,平头寉髓煎胡麻。
榴皮数行诳稚子,金薤四垂洞里耳。
韦编竹简清黏书,乃不知今之毫纸。
当年帝臣使鬼哭,畏有异人生斵朴。
天地破碎星辰翻,遂以风云乱雨粟。
还君史,还君经。
还君澹漠称先醒,和平简至鬼神听。
苍茫千古留石青,不与世界争棂星。

纪子之仙风道骨略见一二。不过后世史传在引用末句诗时,常误作“不与世界争零星”。“棂星”即“棂星门”,为孔庙的第一重门。不争头榜,不抢风头,纪子之“淡漠”、“和平”可见。

纪许国与其父避居鹭岛。父丧后,鲁王朱以海欲授予礼科给事中,因奉养母亲,辞而不就。郑成功欲招为幕僚,亦不就。永历皇帝又欲任为礼部主事,又因海路阻隔,上疏辞谢。所居之处,名曰“吴庄”,闭门著述。岛上的生活是清苦的。纪许国有诗道:

但愁炊少米,不苦食无鱼。
日日戈船闹,采真何处居?
其诗题为《浯屿》,但岂止是浯屿,这种缺柴少米,以鱼充饥,兵事纷扰,无处安身的生活,闽南海岛有人居处,何处不是。

时南明诸多旧臣遗老聚集厦金两岛,能诗文者甚多。众奉“几社”元老徐孚远为诗坛领袖。徐孚远聚合卢若腾、沈佺期、张煌言、陈士京、曹从龙,人称“海外几社六子”。这“海外几社”对后来台湾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与“六子”往来甚密的,有纪许国、纪保国兄弟与叶后诏(厦门籍)、林霍(同安籍)、黄骧陛(漳浦籍)、郑郊、郑郏(莆田籍),合称为“方外七友”。纪许国与流寓诸公“相交善”,“客至,出脱粟饭(粗米饭),烹薯芋,相对欷歔”。文人间免不了诗文酬唱,以述黍离之悲、亡国之愁。徐孚远有赠纪子诗作,如:
其一:
蓟门宫阙草萋萋,犹有英人气吐霓。
周鼎未还心不死,鲁戈应奋日将西。
故乡何处探龙窟,避地时闻过虎溪。
数点茅斋深岫里,云峰无径夜乌啼。

其二:
知君深隐在无终,蓬户萧萧春草丛。
子义襟期真自许,望之风骨与谁同。
空囊屡采山中蕨,远志难吹幕里风。
愧我携孥沧海上,年年漂泊似征鸿。
张煌言,一个屡败屡战的英雄,多次率兵北伐。在厦逗留期间也“从纪许国诸公游,唱歌酬答”(《厦门志》)。其赠纪许国诗云:
归帆一挂鹭江涛,紫气南回望转高。
关塞羽书偏间隔,乾坤蓬髩正萧骚。
山中到处巢玄鹤,海外何人钓巨鳌。
极目寒云空在抱,不知鸿雁为谁劳?
玄鹤,黑鹤也。晋人云:“鹤千岁则变苍,又二千岁变黑,所谓玄鹤也。”有玄鹤处,必有异人。探幽访胜,寻仙问道,是古代文人的乐趣。纪许国曾经说过:“鹭岛峰峦竦秀,烟垂云接,异人多栖托其中。”(《阮旻锡<span lang=EN-US<啸草序》纪许国与林霍、庄潜等友人,相约乘扁舟,携诗登虎溪、仙洞,“从容放歌月下”。纪许国有《登云顶岩》诗:
十载劳予梦,才为两日游。
多因尘世累,动令此心愁。
触袂云光满,粘天海气浮。
空香飘不息,别是一山幽。
纪许国有“桃源”之癖。《厦门志》有言:

厦门旧有小杭州之目,洪和长诗:“锦绣烟花自一洲,无边风景似杭州。”言风物之华丽也。而纪石青先生则直题以“古桃源”如云:“元鬓青衫犹汉代,桃花流水岂秦人?”以及“花源今可得,此亦一桃源。”屡形吟咏。石青明季隐遁海村,有慕乎管辽东(管仲)、陶靖节(陶潜)。故庄伏之(庄潜)尝语之曰:“兹山不辱。”石青亦自言以“禾屿为峨眉、洪崖,景不同而意则同。”盖非特赏其山川景物耳?
纪许国又有诗道:

自从鹭岛住吾家,又向波间一泛槎。
细雨粘人春畏海,寒风著岸雪为沙。
载驰有悔徒心碎,作赋无能且手叉。
若使桃源今可得,吾生终不老鱼虾!

此时的鹭岛绝非桃源,纪许国依然是乱世遗民。其“登山眺海,四顾潸然,忠愤忧愁之意,一寓于诗文”。纪许国居厦十五年,“每岁孟冬既望之二日,具巾袍入普陀寺,南望遥拜,凄绝而返”。永历15年(顺治18年,1661年)三月二十三日,纪许国卒,时年41。许国生时曾发誓必定要“一发之不动,以下见先帝与先师石斋黄子于九原”,至此时“终始全肤发,为明室全人”。半月以后,夫人叶氏亦随之而去。寓居之人无产无业,夫妻灵柩只能暂寄于浦源(今江头浦园)。过后二年,正是康熙2年(1662年),清军攻陷厦门,鹭岛遂遭“迁界”之变,全岛沦为废墟。纪许国母叶氏夫人,领全家子孙潜返故里。

许国季弟纪保国,亦文学之士。徐孚远曾将纪家父子三人比拟为苏洵、苏轼、苏辙。丧乱之后,纪保国闭门编辑父兄遗著。一日,保国告语兄友林霍,将“披迹空门,以一瓢游五岳”,“栉风沐雨以寻师也”。遂不知所终。在那年代,削发为僧是不愿“薤发”者最好的选择。

永历31年(康熙16年,1677年)郑经重返厦门,纪许国之子纪琮向郑经乞地。遂合葬纪许国夫妻于崎岭水鸡腿(今将军祠一带)。若干年后,纪许国夫妻墓始得迁回家乡,与其母并葬一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和本世纪初,让步于高速公路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墓地二度搬迁。如今的纪许国墓在同安洪塘镇龙窟东村村口,紧邻着福厦高速公路龙掘东服务区。纪许国墓葬有墓圹二座。南侧碑刻“明乡进士礼部司祭吏主事石青纪先生暨慈叶安人墓”,北侧碑刻“纪门叶太君墓”,安葬纪许国之母叶氏。

过去的龙窟村就在海边,有渡口。明代邑人洪朝选有诗曰:

层崖叠翠映峰峦,一水潆洄碧浪翻。
年去年来车马渡,老榕古石解人言。

当年的海岸线已经远去,沧海早作桑田,宋帝留迹的古石也已毁弃,曾经繁忙的古渡也销声匿迹。如今,藏身荒烟衰草间,日夜守候着满路的尘嚣,喜好桃源的石青先生魂魄尙能安卧?

【注】文中引文、人物事迹,引自《道光厦门志》、曾樱《南书纪公墓志铭》、卢若腾《尙华集序》、洪思《纪母叶太君墓志铭》、郑郊《纪石青夫妻合葬墓志铭》,林霍《纪保国诗集序》

文章引用:
http://blog.xmnn.cn/?uid-3113105-action-viewspace-itemid-2431059

本资讯信息是来自 逛鹭岛 小编 通过网络收集而来的关于厦门民俗文化、传统习俗、文化传承。
您若也有需要分享的可以直接在我们网站上分享你的内容,让大家都知道。
版权声明,本活动信息隶属网络收集而来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清除信息。

以下是我们的联系方式欢迎前来咨询:

关注我们微信小程序和微信公众号

 



厦门可以玩的特色地方还有很多,如果想知道厦门哪里还有好玩的地方,厦门哪里好玩的地方,请点击这里惊喜等待着你哦....
【责任编辑:csw8923

大家推荐

(我也要来推荐)

留言评价

共有0条评论
重要提示:
你设置的联系邮箱是*: (当有人给你留言回复之时,联系邮箱可以及时通知你)
我们建议你填写正确的邮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写邮箱地址是错误的可以通过 【修改资料】 来重新设置
商业推广版块信息发布免费开放
加入圈子

【点击这里 - 扫描二维码加入主题圈子】

关闭